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三 慎抓每次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既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幸福的良好机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切不可放过这一良好的机遇。
  正如前人所指出,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应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们获得人生幸福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自由、平等的经济竞争,遵守价值规律的商品交换,可供个人自由选择的升学和就业机会,以及经商、出国深造的现实可能性等等。我们现在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便是创造条件利用机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的方法,丰富的知识积累等等,然后去实践。人们只要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努力奋斗,就能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幸福。
  机遇主要指良好的、有利的机会。人们俗话所说的千载难逢、天赐良机,就是指机遇。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讲,机遇只降临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一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必要的思维方法,机遇便会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当然,成功而有效的思维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下苦功夫,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训练。因此,我们既要勤于思索,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们也要首先明白,不论是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还是思维方法方面的准备,都是一个过程。主观条件非常重要,它要求人们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从客观条件讲,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围,平等的择业、工作机会,及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等。机遇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只有捕捉住机遇,才能使机遇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一是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大吃一惊,有些事则平淡无奇。一般而言,使人大吃一惊的事会使人倍加关注,而平淡无奇的事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它却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看到不奇之奇。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得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作了进一步探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
  倾斜法,获得了创造给他带来的巨大幸福。当然,我们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留心周围小事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们“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并得到幸福。
  要抓住机遇,还必须在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判断力不仅对于正常情况下的科学发现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对于异常情况下的科学发现活动及社会急剧变化时的实践活动更为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力,选择和从事有利于社会又适合自己,能给自己带来物质和精神生活幸福的工作,并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促成事业的成功和科学的发现,为人民创造更大的幸福。
  当然,要抓住机遇,获得幸福,还必须善于利用他人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时,也要经常总结反省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与他人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实现人类整体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幸福。
  时代和社会向人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机遇。人们不能盲目地迎接挑战,也不能希望机遇会让自己全都撞上,而应该摆正挑战与机遇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幸福和个人的幸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社会交往关系的程序化,个体一般都被组织到不同的单位如政府机关、研究院、学校、商店、工厂、公司等之中,应当承认,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通向机遇的广阔道路,但毕竟不同岗位、职业间机遇发生率的差异依然存在,如一些职业的出国机会多,一些岗位晋升快,有的职业致富门路宽,而有的职业、岗位则缺乏上述的机遇。正是由于不同的职业、岗位的机遇发生率不同,因而人们非常重视对职业的选择。近年来自谋职业和“跳槽”成风,明显地反映出人们对各种机遇执著追求的心态。选择机遇较多的职业,已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事情之一,同时,接近能赐予机遇的人或机构,也往往成为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有许多机遇的发生是属于赐予型的,接近那些能给予自己机遇的人和机构,有时也会成为人们获得机遇、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给人们带来了观念的变化,人们有了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获取利益的权利,这确实向习惯于传统生活的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不少人“下海”经商、炒股、做房地产交易等等。当然,人各有志,有的至今仍然克尽职守于看似平淡的工作岗位,有的则仍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中体尝清苦但宁静的精神幸福。由于机遇并不是平均分配在各地各行各业中的,因而面对挑战,如果人们接受有较多机遇的职业,接近能提供机遇的人与环境,会更有利于谋求和捕捉机遇。这就是说,人们需要选择“向阳”与“近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为它能使花木得到充裕的阳光沐浴和雨露滋润,从而具有蓬勃向上的发展良机。人生恰如草木之生长,其成功、成长和幸福的获得,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机遇和幸福,更需要接近那些能带来较多机遇的职业岗位与人事环境。只有环境条件好,机遇发生率高,人们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才更能感受到幸福的快乐。例如,一般来说,新的开发区和新的单位由于人员相对缺乏,发展速度较快,受旧关系网络的束缚较小,各种岗位的缺额更多,因此,在这里人们发挥才能的机会、表现才干与创造性的机遇较多,人们得到重用、升迁、晋级的机遇相对来说也较多。当然,因为新,许多工作必须从零开始,需要新的观念和知识,所以人们遇到的困难也多,受到的挑战也大。可以说,在这样的单位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捕捉住机遇,才能够大显身手,获得幸福。
  摆正挑战与机遇的关系,需要考虑到个性、气质与兴趣,只有根据每个特有的个性去设计人生,才能叩开机遇之门,踏入幸福之境。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从广义讲,个性包括个人倾向、性格、智能、自我协调性等方面的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们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热情或性格等。个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捕捉机遇、创造机会的能力。个性因素的差异以及个性与特定环境的协调状况是造成事业成败、命运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性倾向直接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入迷”是一种特殊的注意现象,它是取得科学成就及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浦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机遇的捕捉与特殊注意力是分不开的,这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琴纳创立了“免疫学”,是因为他注意到挤牛奶的妇女不得天花这一现象;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注意到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好奇心是与注意力有关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贝弗里奇曾说,科学家的好奇心通常表现为探索对他所注意到的,但尚无令人满意解释的事物或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科学家通常具有一种的愿望,要去寻找其间并无明显联系的大量资料背后的那些原理。这种强烈可被视为成人型的或升华了的好奇心。热衷于研究工作的学生往往具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
  好奇常常是科学课题提出的媒介,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之一和捕捉机遇的重要途径。一般地说,好奇心,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满足现状,要敢于从对现状的不满中提出怀疑,要善于张开思维的翅膀,在未知的领域里飞翔。
  气质在捕捉机遇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气质是人们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一个人情绪体验中的强度、速度,以及动作反应的敏捷性等。性情和脾气是气质的集中反映。
  人的气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气质的差异又决定着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情和灵敏度等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着个人所宜于捕捉机遇的类型。气质对于人们的行业与职业选择、机遇的捕捉等都有重要影响。人们应该根据各自的气质正确地面对挑战,谋求适宜的职业与人生环境,以从中获取各种最能发挥个人气质特点的良机,实现幸福。
  一般来讲,胆汁质型的人直率、热忱,性格外向且精力充沛,适宜于从事教育、社交等工作,比较容易在推销、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中得到机遇,取得成功。同时,由于胆汁质型的人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很高,思维机敏灵活,动作反应迅速,这类人在侦察、侦探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也较容易捕捉良好的机遇,获得成功。在气质上明显属于胆汁质型的人,一般不宜于做微循环、外科手术、精密仪器等方面的工作,因为这种气质对这类职业感到难以适从,而捕捉不到成功的机遇。
  多血质型的人活泼好动,敏感而反应迅速,情感外向。这类人多喜欢与人交往,好结交,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有“四海为家”的生活习性。这类人可能成为企业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适宜于搞自动化操作,打字和商品推销等工作。
  粘液质型的人心境比较安静、稳定,坚持心与耐力好,适宜于选择那些需要耐心与情绪稳定的职业与环境,如科学研究、微电子技术、外科手术、仪器检修等。
  抑郁质型的人善于洞察秋毫,情绪体验深刻,做事细心、谨慎,却多愁善感,遇事优柔寡断,性情孤僻,行动反应迟缓。这类人宜于进行诗歌、小说的创作,从事那些需要谨慎、细心的职业。粘液质与抑郁质同属气质内倾型。由于抑郁质型的人态度内向,以自我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行为特征表现为静态、主观与理想化,因而在行动上常会产生一些主观随意,固守着一种浪漫主义的行动逻辑。这种人可以成为小说家、思想家与哲学家,适宜于做一些需要安心、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如维修、会计、审计、信息处理等。
  当然,大部分人所具有的都是一种混合型气质。但各个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有与各自特征相适应的职业与环境,因此,人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选择适合的职业与环境,这样就更能捕捉到较多的机遇,取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综上所述,人们为了在挑战面前更好地抓住机遇,就应根据个人的气质选择适合的职业与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成就辉煌的业绩。人们如果硬要选择并从事与自己气质相抵触的职业和工作,只能体尝到痛苦与煎熬,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取得满意的业绩,个人幸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挑战与机遇面前,人们必须三思,必须检测一下自己的气质,以便获取更多的机遇,得到最大幸福。
  我们即将跨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1世纪,迎接新世纪技术、文化、国际市场、区域竞争等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当今世界处于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知识快速更新。新知识、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如果不抓紧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创造性机遇就会落入别人手中。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只有只争朝夕,力争上游,才能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捕捉到创造性的成功机会,从而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和个人的自我幸福。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生产行业的不断出现引起了当代产业结构的不断变换,这也是当今社会向人们提出的一个重大挑战。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吸收与掌握新技术,认识产业发展的规律,才能捕捉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发挥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为振兴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争取社会整体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幸福。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谁也没赚过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号。
  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突出生产了几十万副马粪纸和放大镜片制成的简易望远镜。
  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不用说,这位老板发了笔大财!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准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业企业也不是没抓准机遇,只是不如生产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机遇抓得准罢了。说到底还是那位老板比别人研究得更细一层,他看准了那一天人们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东西——望远镜。
  所以,卡耐基认为,一个企业家关键时刻一定要抓住机遇,更深一层的研究、利用机遇。同一机遇,谁都可以利用。
  但利用得最好的,毕竟只是少数。想胜人一筹,就需在认识分析上高人一筹。其实,不过是对公众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把握得更准一点,而且常需要对特定情境周围的分析研究联系起来。
  人的行为选择取向是否正确,关键是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在价值目标确定的条件下,进一步的问题就是阶段目标、事业目标和各种行为目标的选择。在选取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强调根本的重要性,并不是轻视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同样,在设计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时,要首先注意确定根本价值目标,使阶段目标与具体目标不违背根本价值目标。如果某个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在局部和一时看来是可取的,而在全局和长远看来不可取,那就应当以局部和一时目标服从全局和长远目标。一般说来,如果阶段目标、具体目标与根本目标发生冲突,就应当调整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否则就会损害根本目标,以致发生方向错误,贻误终生。
  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还决定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这是人生道路上经常碰到的十字路口。在这里,正确的态度和选择,应该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遵守社会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和个人关系的利他原则。在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个人原则。最优价值选择,就是按照社会价值目标,正确处理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在我国,最基本的就是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是个人作出人生正确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要取决于很多主客观条件和因素,但个人对待社会与他人、国家与集体的关系的眼光和觉悟,则是最重要的条件。人生能否成功地实现理想,就取决个人的眼光和觉悟。当然也要有适当的社会条件,但条件也在于人的洞查力和利用。
  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人都不可少。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对社会对自己有益,就是可选择的。在社会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工作即使对个人没有多大好处,也是应该选择的。在社会、国家、集体需要的情况下,不必过分迁就个人兴趣。个人兴趣在个人自身利益方面可能有正当理由,但与社会需要比较起来,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再说,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学习,培养得到的,因此也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一个人在一生中总要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几次兴趣。任何人都会有改变兴趣的时候,终生不改变自己兴趣的人是很少的。认真说来,固执于自己的兴趣而不能随机应变,常常会失去发展的良机,封闭竞争取胜的门路。俗话说:“推推不成,拉拉看”,“行人身后,别有洞天”。当你按照原有的兴趣做下去,已不能取得成就,甚至举步艰难时,就应该跳出困扰,置身其外,利用有利的条件,培养和发展新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选择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责任?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而且在实际选择中经常会有冲突。例如,责任性强的工作常常没兴趣,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觉得社会价值太低。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对个人的责任,使个人兴趣力求适应自己和社会责任。如有矛盾和冲突,以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为准,调节个人兴趣。这就是说,要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作出个人的人生选择。
  强调按照社会要求作出人生选择,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
  因为人生选择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条件,但是,具体的人生选择则是千变万化、极其灵活的,决不是一个“应当”所能指明的。就个人兴趣来说,兴趣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巨大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显然也是选择时“应该如何”的依据。如果不依据个人的潜在能力而只凭社会一般要求,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如果选择的道路是自己不愿走的、也无能力取得成就的,就不会作出很好的成绩。如果他对此没有自我意识,也不知道主动地改变现状,畏惧作出新的人生选择,他就会造成自己和家庭生活的不幸。当生活和事业遇到困境时,当面对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也更有利于社会的选择时,个人应当有弃旧图新的勇气和毅力,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价值取向的“应当”,对社会来说,就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人群利益关系提出的要求,对个人来说,就是自觉实现这种要求的责任和个人的能力、兴趣。在这里,“应当”就体现着道德的义务、良心和责任。个人有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的自由,同时也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应当考虑社会的责任。具体说来,就是要对社会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在这里,自由选择履行责任是一致的。无责任能力是庸人的表现。
  人生价值目标和各种具体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实践。社会实践是由理想目标转化为现实成就的途径。这就是具体的职业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在个人的人生旅程中,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劳动就是改造世界和人生自我实现的根本方式。
  人生理想的实现,是在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基础上,使自己内在的知识和能力外化为社会贡献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通过职业劳动,将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尽自己的责任,作出贡献,就是自我的实现。但是,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并不是个人自我实现的僵死外壳和不变因素,而是要靠个人的发现、利用和创造的。人是劳动、创造的主体,在同样的或大体相同的社会条件下,由于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个人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再优越的社会条件也会平庸混世,一无所成。条件是社会提供的,但条件的利用和创造,全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实现理想目标中的困难、险境、逆境,要靠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和明智的策略去战胜。理想、目的、目标,不是靠运气实现的,而是要靠劳动、奋斗去争取。事业中包含着要去战胜的险恶,只有依靠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取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胜利。
  自我实现是一种从现实到理想、变理想为现实的进步和超越。这中间有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对可行性的判断。这里有两种可行性的判断:一种是把可行的条件和力量,看作静物的、不变的因素,运用机械统计学的方法,作出判断。对人的选择能力和价值取向,也只是以实存状态为根据,作出可行或不可行的判断。如认为现实存在的人的觉悟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自私心理和品性,因此便认为要求克服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就不可行。这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对待可行性的态度和方法。还有一种判断可行性的根据,就是把是与应当结合起来,既如实地承认实存的人性状态,而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要从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挥内在潜力的积极性,来判断可行性。这就是我们过去所常说的“不要低估群众的积极性”,问题是有没有把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潜力调动起来。
  一个人在人生选择上能够怎样,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是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不同的。“应当”价值目标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它必须与个人的特殊情况相结合,才能在个人实践中,通过具体的职业和事业活动得到证实。个人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选择适当的途径和手段,量力而行。在这里,要有自知之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正确价值目标指导下,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自我设计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否则自我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当然,离开正确的价值目标和客观条件,主观的、自以为是的设计,往往会被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所左右,不能实现人生理想,甚至会给社会和自己造成危害。
  人生的选择和责任,不是要求个人的任性和自负,而是要求个人要有对社会和个人一生负责的生存危机感。有人提出,当今中国人究竟缺乏点什么?有人回答说:缺乏的是生存的危机感。这个回答得很好。要生存就要奋斗,要奋斗就要辛勤劳动、创造,并且争得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尽快顺利发展。同时也使自己具有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在成长的道路上,当理想难以实现,勤奋、毅力和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突然,一个机遇出现在你的面前,解救了你,使你在事业上有了进境,甚至获得了成功,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是常有的。
  机遇的力量是很神奇的,我们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短短的路途中多多得到它的惠顾,特别是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然而,真正能够抓住机遇的人却并不很多,因为机遇好比商品的价格,稍一耽搁,就会变化;它又象市场上的某些紧俏商品,如果能买时不及时买,当你发现了它的价值而再想买时,却再也找不见了。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会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摸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肚了。
  要想抓住机会,必须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和能力。古人云,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早有准备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之一。他出身贫苦,12岁上街卖报,13岁起在钉书店当8年学徒。虽然他酷爱读书,认真钻研了有关电学的论述,还尽可能利用条件作点小实验,但若不是碰巧英国著名学者戴维到那里做学术讲演,若不是法拉第想尽办法弄到二张入场卷,也许他俩就不会认识,他就更不可能得到戴维的赏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机遇,在戴维的推荐下,法拉第才在皇家学会实验室当上了助手,开始走上了新的学习和研究的道路。
  英国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也是善于利用机遇的人。
  1831年,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将作环球旅行,需要一位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看出这是进行生物考察的大好时机,当即表示愿去,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经过很大的努力,争取到舅父的赞助,才达到目的。不难想象,如果失去这次机会,《物种起源》这部巨著也许永远不会问世。
  桃桃是内蒙古一个农民的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去市内一位干部家里当了保姆。在一般情况下,保姆只是整天拖地做饭,洗衣,干家务。而这位干部偏偏喜欢爱学习的孩子,他看桃桃愿意学,就给她提供很多日语课本,留出时间来让她学习,为了怕小女孩早晨醒不来而误了听广播,老两口天天喊她。不久之后,桃桃终于能流利地说一口日语,被日本北海道的“农友会”正式邀请到日本学习去了。如果不是这位百里挑一的好干部,农村的桃桃也许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了。但是,如果没有桃桃的刻苦好学,纵遇到这样的好干部,又能怎样?
  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
  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象别人那样的机会。一切好的机会都已被人捷足先登了,所以,我们只好坐吃山空了。
  “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推托辞,有志气的人是不会这样怨天尤人的。他们在做事前密切观察留意机会,在工作过程中则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他们不等待机会,他们创造机会。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去问他,假使有机会,他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市攻占。“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制造的!”世界上到处真正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够制造机会的人。
  我们有些人总是有点眼高手低,他们希冀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眨眼之间便具有了值得大肆炫耀的工作,一夜之间就会能一举成名。他们往往为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了,他们忘记了大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事实上,会利用机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把机会奉为神明的人,他们从没把希望寄托在机遇上,他们知道,大事业是从小处开始的,“天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他们明白,一砖一木垒起来的楼房才有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形的道路。他们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实在,也是最可靠的。
  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在职业的选择中,还是在工作和劳动中,很多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捷近的道路可走,也不希求外在机会的垂青,所以,他们的走路最实在,他们所得到的机遇也就会最多。青年人在职业选择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而顽强地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