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货币危机的成因

 

近年来墨西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实行了稳定汇率的政策,即利用外资的流入来支持本已非常虚弱的本国货币,使新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仅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波动。但由于外贸赤字的恶化,外国投资者信心动摇,在资本大量持续外流的压力下,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贬值15.3%。然而这一措施在外国投资中间引起了恐慌,资本大量外流愈加凶猛。墨政府在两天之内就失掉了40-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12月22日,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降到了少于一个月进口额的水平,最后墨政府不得不被迫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政府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几天之内新比索下跌了40%。

墨西哥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从1990年起,其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每年流入量达250至300亿美元;其次是实际汇率逐步持续上升,损害了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增加到每年约23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再次是国内储蓄率急剧下降,上1990年的19%降到1994年的14%左右,同时,国内投资和生产率停滞,经济成长率仅为2%。第二是墨政府推行控制通货膨胀措施之一的稳定汇率政策时间过长,使外国投资者觉得这是一种隐含的“汇率保障”,为他们减少了风险,因而吸引了外资证券投资的涌入。然而大部分外资被用来增加消费,投资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这就使整个经济过份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流入减缓,外汇储备就大量减少。外国投资者一旦察觉,便开始把投资于股票证券的资金回撤回本国,由此触发了危机。

 

美国救援了墨西哥

 

1995年初墨西哥发生的“龙舌兰酒效应”使金融监管当局谈“酒”色变。分析家的分析表明,墨西哥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则美国将在墨西哥的销售额1995年减少100个美元,使本来贸易赤字高企的美国外贸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稳定的墨西哥比索有利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稳定。在最近的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克林顿政府是这样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评价的,报告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扩张起了积极作用。这项协定对美国的净出口、收入、投资和出口所带来的就业岗位都起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金融稳定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克林顿政府于是决定从美国340亿美元的外汇稳定基金中提出200亿美元援助墨西哥政府,以挽救一泻千里的比索。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成功地稳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货币危机的教训

 

应给汇率以适当的灵活性,外资不应被用以过久地支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在资本流动比较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本身往往不够有效。因为高利率会吸引大量短期性资本的流入,助长通货膨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补贴和政策性贷款对控制通货膨胀会更有效力。

用外资来资助消费是无法持久的。在东亚各国,外资流入大部分被用于投资,这样能提高生产率,增加出口和日后偿还的能力。

外国组合性证券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远比直接投资者(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稳定性差。前者指外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债券投资,这种投资投机性高,外国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一旦有吹草动便会转移资金。因此,相对来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更多的优越性。因为直接投资大多是投资于实业,其目标是争取在较长时期内获取较高的回报率,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投机性较小,稳定性较高。

 

墨西哥货币危机的启示

 

墨西哥货币危机爆发有价值的启示。墨西哥新比索与美元的汇价主要是由外国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来支撑比索,一旦外资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在外资不能被利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促进出口,并且实际汇率持续过高又损害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大量赤字的情况下,引发外资大规模恐慌性撤逃时,汇价的大幅度剧烈调整就势所难免,最终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并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从上述墨西哥政府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墨政府对于爆发这样的货币危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大量的外资用来资助消费,在涌入的外资中又有相当部分是组合性证券投资,并且与主要相关的各国中央银行之间也无任何实质性的合作措施,以应付流动性流动资金流向的问题。无怪乎一旦危机引发,只能望洋兴汉,不堪一击。

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其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少数国家。与富裕的邻国进行自由贸易给墨西哥带来了空前的贸易危机,从而使墨西哥的外汇储备枯竭。自由贸易的结果只是美国低技术产业进入墨廉价劳动力市场,墨西哥的出口产品仍然是过去那些为替进口而生产的产品,对该国的产业升级毫无帮助。反思墨西哥的教训,若发展中国家按西方发达国家的苟刻要求加入世贸组织,会产生何种后果可想而知。

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新兴市场”成为国际资金青睐的目标,外资也一度成为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外国投资的目的是牟取利益。大量美资涌入墨西哥后,随着1994年美国6次加息,以美元计价的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墨西哥的外债负担也骤然增加。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墨西哥接收的3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约80%投资在有价证券方面,直接投资仅占20%。投资资金投向的不平衡更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一旦出现利率和汇率风险,外资大量流失,经济就会崩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应以稳妥为原则,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要利用外资而不要被外资所利用。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墨政府金融调控失当有很大关系。该国实行的将本币贬值和自由浮动的政策,不仅未能遏止资本外流,反而使以外币计价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经常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本国货币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国家银行对金融体系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此外,墨西哥金融危机也揭示希望利用证券市场来吸引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功效极为有限,发展中国家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外资的构成和流向,同时注意建立本国的金融稳定力量,以减轻大规模外资没机活动可能带来的冲击。

 

泰国危机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异同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泰国不是墨西哥,但是无论如何仍要保持警惕。

如果用“泰国铢”代替“墨西哥比索”,这样看起来好像世界金融市场危机在今年夏季又出现了。 但是历史不会重演。1997年的泰国不是1994年的墨西哥。时代不同了。政府、投资商和国际金融专家记取了以往一些教训。 这仍可能是一场金融恐慌的第一幕,但是如果是这种情况,这场戏的情节将与上次的不同。

诚然,表面上的一些相似之处令人害怕。像墨西哥那样,泰国以其在经济政策方面获得的一些成就而远近驰名,这理所当然。但是也像墨西哥那样,它象国外借债太多;对它的银行极少担心;感到自己无法保护它的货币以及随着货币不可避免地贬值一些做法格外拙劣。同样像墨西哥的是,泰国不愿承认它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急救。西方的一位中央银行行长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从具有雄心壮志的亚洲虎之一沦落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救援的名单中。” 更加不祥的是,这种状况有蔓延的迹象。自从泰国铢7月2日贬值以来,菲律宾比索下跌了6%,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菲律宾经济曾准备被排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名单之外,现在又回到了急诊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货币目前疲软。希腊正在应付投机热。至少有一天的时间,人们早就预言的危机看起来好像要在巴西发生。但是相似之处并不总是很明显。

泰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同的。泰国比墨西哥小,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欠债没有墨西哥多,它在耗尽它的所有储备之前就对殊采取了措施。它可能需要外国钱使它的银行摆脱困境,但是与拉丁美洲明显不同的是,泰国及其亚洲邻国经济增长迅速,通货膨胀率适中,而且拥有庞大的国内存款。为摩根公司监督新兴市场情况的德里克·哈格里夫斯说:“泰国的问题比较容易纠正,而又不会发生一场可怕的经济衰退。”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