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一、节俭与花费(1931年1月)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场灾难之中,商业的萧条、失业的增加、企业的损失,其严重程度是世界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整个世界数百万的家庭,现在都处于极端贫困和恐慌——有时这一点更为严重——的状态之中。据我估计,世界上三个主要工业国家——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失业工人总数大约有1200万。但是我不敢断定,在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各国中,人类面临的悲惨境遇,是不是更加严重。那里的数以百万计的小农户,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暴跌,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以至于陷入破产境地,他们的农产品收入,远远低于所耗费的生产成本。因为世界上一些主要大宗产品,如小麦、羊毛、蔗糖、棉花以及其余绝大多数商品,其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后果简直是灾难性的。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现在已低于战前水平;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它们的成本却依然远远高于战前水平。据说,一两个星期以前,利物浦的小麦售价,达到了自250年前查理二世统治时代以来的最低价格纪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怎么能生活下去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你也许认为——事实上某些头脑简单、冷酷无情的人的确有这种想法——物价的低廉肯定是一个有利条件。因为生产者的所失,也就是消费者的所得。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这些从事工作的人——居于人类中的大多数——只有当有所生产时,才能有所消费。因此,任何阻碍生产过程的不良因素同时也必然会阻碍消费过程。 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对每一个产品成本和价格产生障碍作用的所有各种因素,对两者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例如,绝大多数制造商的工资成本,实际上与以往没多大差别。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恶性的发展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开始,羊毛和小麦的价格下跌。也许有人觉得,对于购买小麦和毛绒衫的英国消费者来说,这肯定是有利的。但随后,羊毛和小麦的生产者就会发现,他们的产品收入太少了,从而无法再像往常一样地购买英国产品。最终,英国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只好面对失业的现实。东西是便宜了,但收入也在减少,便宜又有什么用呢? 当约翰逊博士游览司开岛时,听到那里1个便士可以买20个鸡蛋,于是他感慨道:“先生,在我看来,并不是这里的鸡蛋特别多,而是在您这个可怜的岛上,便士实在太少了!” 如果物价的低廉是由于生产在效率和技术上的提高,那的确是一件使各方均受益的事情;但如果物价的低廉是以生产者破产为代价换来的,那也许会发生一次最严重的经济灾害。 那种认为我们对目前情况没有加以重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然而,我们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却值得怀疑。在数百万工人被迫失业的情况下,大量的潜在财富损失于无形之中,创造着令人心痛的奇迹。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工人和工厂,原来每天可以生产出价值数百万英镑的产品,那时,工人的心情要愉快得多,处境要好得多。我们应当临危不乱、安定心神,拿出我们在战争期间所具有的那种坚定的气概和不惜一切代价采取行动的精神,去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以改善目前的严重事态。然而一种怠惰的气氛似乎在到处弥漫着,压得我们毫无生气。在我看来,当前局势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特征,即几乎所有提出的补救办法,总要受到一些微词;当然,这些建议有的高明些,有的低劣些。所有这些政策建议在内容上尽管不同,甚至完全对立,但总是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而我们却紧闭大门,一概不予采纳。 最糟糕的是,我们为自己的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准备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借口,即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如何采取行动来进行补救不在我们的权力范围之内;这个问题是国际性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依靠对外贸易的国家来说,即使做得很多,取得的成就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毫无生气、无所作为的唯一理由,而且也不是充分的理由。有些事情,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办到的。依我之见,另一个主要理由在于,关于何种措施有效、何种措施无效,普遍存在着严重误解。现在有许多人抱有良好的愿望,他们相信,为了改善目前的事态,他们本国以及邻邦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比往常更勤俭一些。他们相信,如果花费的数额占其收入的比例能比往常下降一些,肯定会有助于就业。他们认为,如果他们是镇议会或州议会的议员,在这个时候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坚决反对在娱乐设施和公共工程方面的新支出。 诚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幸,这种做法则是完全错误的。与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举措在指导思想上就是错误的,其结果将是绝对有害的。节俭的目的在于暂停房屋、工厂、公路、机器之类资本品的生产,于是从事于这类资本品生产的工人便无事可做,被闲置起来。但如果可用于这类生产目的的资金,已经有了很大的剩余且没有加以使用,这时进行节俭的结果只是扩大了剩余,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失业人数。不仅如此,当某个人在这种方式或其他方式下失去工作时,他的支出能力自然会有所减弱,从而进一步造成原来为他提供商品的工人的失业,因为他现在已无力支付了。于是情况越来越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据我所能推测的是,无论什么时候你节省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节省5先令,可以扩大失业到一人一天的程度,此外可以类推。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你购买了商品,你就促进了就业——虽然,如果你想要促进英国的就业,就必须购买英国本土制造的商品。说到底,这不过是最简单易懂的常识而已。因为只要你购买商品,肯定会有人为你制造这些商品的。如果你不购买商品,商店里的存货就不能出清,他们就不会再订货,这样肯定会有人要失业了。 因此,爱国的家庭主妇们,明天一早上街就会突然看到,到处都是广告,到处都是大量的甩卖商品。这对你是太有利了,因为东西从来没有如此便宜过,便宜得出乎意料,简直做梦也想不到。到处是堆积如山的衣料、被单和毯子,总之你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此外,还有一点让你们高兴的是,你们在购买这些廉价商品的同时,就是在促进就业,在增加国家的财富,为种种有益的活动得以重新开始,为郎克郡、约克郡和贝尔法斯特提供了机会,带来了希望。 这些只不过是一些例子。凡是为了满足你个人和你家庭的切实需要所必须做的,不论什么,都应当尽力去做,力求改善,促进发展。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当然我所说的这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1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对于地方当局的工作,情形也同样如此,甚至更糟些。因此,现在是时候了,各地方当局应当努力工作、积极行动,争取各方面的切实改进。 对于病人来说,他需要的并不是休息,而是运动。凡事只是退缩不前,只是拒绝签约订货,只是消极被动,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无法使人重新开始工作的。正相反,要使经济进步和财富生产的车轮重新运转起来,唯一可能的手段就是采取各种形式的积极行动。 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在泰晤士河南岸,与河岸相平行,作为连接威斯敏斯特与城市中心的一条通道。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我还想看到比这一工程更宏大的计划项目。例如,我们不妨把从威斯敏斯特到格林尼治的整个伦敦南部,彻底改造一番,在他们工作地点附近的便利地区,新建房屋以容纳比现在更多的居民,建筑应尽量考究些,应具备现代生活所要求的一切便利设施;同时还可以为广场、街道、公园和公共场所留下足够的余地。待将来完工之时,不但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将为人民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也将为我们这一代留下有价值的永久纪念。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 这些就是我现在想让你们特别关注的几点:首先要重视当前局势的极端严重性,劳动人民已经约有1/4处于闲置状态;其次,这次经济灾害是世界性的,我们无法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困境;第三,然而我们自己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必须具有积极活跃的精神面貌,动手做一些实事,大力提倡消费,使大企业可以重整旗鼓。 最后我还有一个观点要向你们提出。也许有些人会对这个建议感到有些震惊。他们之所以这样,我想是出于一种畏惧心理,认为这是一种过度的浪费举动,而我们实在太贫穷了,根本承担不起。他们认为我们目前很穷,比以往要穷得多,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量入为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削减消费,自动降低生活水平,多做勤干,节俭度日,只有这样,才可能摆脱困境。但依我之见,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我们其实并不穷,缺少的只是使用财富的勇气。因此我想为你们提供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实,让你们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可以有一个较为详实的了解。 首先我提醒你们注意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现在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我们可雇用的劳动者约有1/4处于闲置状态,但他们依靠失业津贴维持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多数有工人的国家的人所能达到的生活水平,还要高些。即使处于这样的困境,国家财富仍然逐年有所增长。我们支付的工资,远远高于(比方说)法国和德国;同时对1/4的失业人员给予津贴支援;对于国内的一些建设,如房屋、道路、电厂等等,仍然在相当大的规模上增加投入;尽管如此,我们仍有一部分剩余资金向国外出借,1929年时,我们向国外出借的贷款额,比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可用于此种用途上的剩余资金都要大,即使美国也不例外。 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支出上又毫无节制,于是越来越穷。如果他们的看法果真正确的话,毫无疑问,上述的所有现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些,那只能说明悲观主义者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我们能把事态的发展控制得更妥当些,能避免出现现在的困难局面,那么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更加富裕。我们并不是毫无效率的,也并不穷,并没有坐吃老本,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我们的工人和工厂现在具有的生产力,比过去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我们的国民收入增长也十分迅速。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了上述的那些结果。 下面我向你们提供一些有关数据。我们的人均产出量,即使同1924年这样一个如此接近的时期相比,也提高了约10%。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减少10%就业的情况下,生产出与1924年同样多的财富。与战前相比,人均产出量增长了约20%。在扣除货币价值的影响因素之后,国民收入——即使是在最近的1929年,当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员(当然,现在的情形更加糟糕一些)——每年的增长额约有1亿英镑之多,而且这种增长幅度年复一年地曾持续了好多年。与此同时,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一直在大力实施收入分配政策,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几乎相当于一场革命。 因此,对前途要充满信心,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就好比是一个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病痛,但不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所患的不可救药的风湿病。我们没能充分利用现实的机遇,没能为我们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提供适当的出路。因此我们不必畏惧退缩,消极无为;而应该振作精神,再展鸿图。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国家,铲除病根的唯一良剂就是积极活跃、大胆自信和奋力进取。 二、经济委员会的报告 (1931年8月15日) 经济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从若干不同角度加以考虑。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文件,因为它对我们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决定采取的这种或那种政策方针,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它要求我们做出决定。是否意在借助国际价格的下跌而向英国的薪金和工资施加压力,从而达到通货紧缩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意图的确是在引发通货紧缩,那么报告中主张不要降低教员和警察的薪金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如果认为通货紧缩的进程会在教员和警察那里停下来,不再继续,那简直是荒谬的想法。委员会的报告未免有些过分了,或者说,还不够彻底。但这一点并不是我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我要说的,只是在我看来似乎被报告所忽略的某些方面。 经济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了他们的计划,但关于计划付诸实施以后,对失业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的可能影响,报告里一无说明,他们似乎对此根本未予以考虑。他们建议削减英国国民的购买力,所使用的办法部分是在于减少民众的收入,部分是在于使现在的就业人员失去工作。他们认为,购买力的减退会由于其他方面的增长而相抵,但其中的理由他们并没有给予说明。他们的想法是,政府应当利用他们所建议的节俭方案,采取的方式不在于减少税收,而在于减少借款。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这样一种粗略的、不成形的想法,即认为存在着一笔数额固定的贷款基金,而且始终是处于借出状态的,因此如果政府的借款减少,私营企业的借款则必然增加。但他们如果把这个想法用确切的、具体的言语表达出来,仔细考虑之后,就会发觉,这是一个连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的幻想。 他们的建议甚至对我们的贸易余额,也不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尽管工业工资的下降是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因为根据建议,生产成本是不会降低的,实际上正相反,由于他们主张增加雇主的无偿捐助的工人生活保证金,成本反而会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填补一下报告中遗漏的部分内容;同时看一看,购买力在所建议的方式下降低以后,可能发生什么后果。 购买力降低的某一部分,预计将导致减少购买外国商品,例如失业津贴削减以后,失业者不得不勒紧腰带,少消费一些进口食品。这种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对局势是有所帮助的。某一部分将由于储蓄减少而节省下来,例如教员的薪金削减以后,往往都会减少储蓄,或者为了维持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甚至动用已有的储蓄。但是另一方面,英国的生产者从消费者(警察、教员、失业津贴领取者等等)支出所获取的收入将减少,估计净减额达7000万英镑之多。他们无法弥补这样的损失,除非减少他们自己的支出,或者解雇一部分工人,或者两者同时并举,也就是说,他们不得不效仿政府的行为,于是就会引起一连串的性质相同的后果,产生连锁效应。 收入和利润的降低,其净结果必然是造成领取津贴的失业人数的大量增加,以及政府税收的减少。政府削减赤字的直接后果,实际上与它原来设想的通过此举以促进私营企业增加更多的贷款份额的后果恰恰是相反的。两方面的后果,在数量上是无法做出精确估量的,但大体上是相等的。委员会提出的例如有关道路、房屋和造林等等的若干建议,的确表明,他们对于公共工程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一般原则的整个理论基础显然存有误解;然而,他们要求实施的政策,恰恰是根据这一原则应该采取的政策的反面。不仅如此,他们还无意对问题作深入的探讨,认为这是自找麻烦。我猜想他们大概是那类非常单纯、非常幼稚的人,因为对他们而言,不花费钱财的好处是再明显不过了。他们或许单纯、幼稚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对我现在所讨论的问题,压根儿一无所知。但是他们的意见,与有相当影响势力的一部分舆论,是公然对立的。因为对公共工程这种解决失业的办法持反对意见的人们,主要理由并不是基于一般原则,而是在于拟定合理计划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但目前已付诸实施的委员会的建议,所采取的措施却是完全相反的,因此这一建议不仅在实际可行性方面应当受到质疑,而且在原则方面也应予以否定。 如果按照经济委员会建议的1亿英镑节俭方案实施政策方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直接后果呢?为了便于说明,权且对各方面的后果在数值方面作一大致估测,尽管比较粗略,但大体上是可供参考的。据我推测,节俭方案产生的后果,大体如下: (1)失业人数将增加25万-40万; (2)贸易逆差将减少大约2000万英镑; (3)公众储蓄将减少1000万-1500万英镑; (4)企业利润将减少2000万-3000万英镑; (5)由于利润的降低,依靠利润生活的企业家和其他一些人的个人消费支出,将减少1000万-1500万英镑; (6)委员会建议的采纳,对企业经营的“信心”也许会发生一些心理上的有利影响。考虑到这一点,估计由于企业利润水平的降低,在资本构成、流动资本和私营企业的其他国内投资方面,总计将减少500万-1000万英镑; (7)原定的1亿英镑节俭方案,由于税收收入的减少和失业扩大而引致的费用的增加,节俭的数额将部分被抵消,因此政府赤字的净减额,估计不会超过5000万英镑。 当然,这里所引用的具体数据,都只是出于推测的。但(2)+(3)+(4)-(5)-(6)=(7),这里(7)是政府赤字净减额,这个关系式是正确无疑的,就同二加二必然等于四一样。除了对各项中的数据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外,关于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但也许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例如,认为在第(6)项中,总计数字应该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的;但依据我的判断,这种观点是没有多少根据的,如果这一项的数字果真是增加的,鉴于它对所建议政策的至关重要性,也许这一政策就成为了权宜之策。 目前各国政策都存在着巨大的赤字压力,因此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借入资金,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补救措施。在目前如此严重的萧条局势下,此举可以防止损失,避免进一步扩大到使生产完全停顿的地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政府举债的目的都应当是用于资助投资活动——如果投资活动确实多有实效的话,而不是用于支付失业津贴(或退伍老兵的赏金)。但是无论如何,只要目前严重的萧条状态继续存在,我们就只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政府举债。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或者是减少偿债基金,所产生的效果是同样的),政府举债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对某些事物经常持有一种错误的成见,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敢断定,人类性格上存在着的弱点将消除这一成见,营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一个现象。 但我并不是说,除此之外我们就没有别的自救办法。例如关税政策、货币贬值以及要求降低所有货币收入的全国性规定等,这类措施确有其可取之处,但都不是我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我只是在分析,经济委员会的建议被采纳之后,作为减少预算内无法弥补的赤字的一个手段,将会发生的可能后果。为避免造成误解,在这里我附带说明一下,依我之见,他们提出的某些建议,相比于绝大多数的征收附加税的方案,要可取得多,关税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既具备详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居心公正,秉公办事。 只要萧条状态持续存在,我就主张,预算政策应当暂停偿债基金的支付,此外继续为失业基金借款,并征收财政关税。为了摆脱目前的萧条境地,我们必须放开眼界,寻求一些别的权宜之策。一旦萧条结束,私营企业对新资本的需求重新恢复正常、就业趋于好转、税收岁入开始增长时,就可以恢复偿债基金的支付,而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产效率较低的国营企业方面。 三、节俭方案 (1931年9月19日) 我们的预算和节俭方案,整篇充斥着既愚蠢又不公正的想法。有许多的确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心怀善意的人,然而他们的精神和热情,却被这些错误的方案所误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作为应付紧急情况的国家政策,其目的首先应当致力于改善贸易状况,其次应当使税收岁入与预算内正常的经常性支出保持均衡,实现的办法应当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产量,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和政府岁入,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公平原则。而政府实际执行的政策却没有一处符合这几项评判标准。它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细微,但会造成失业的大量增加以及政府岁入的减少,同时还违背了公平原则,而且违背的严重程度在我看来简直是难以想像的。 我们先从最后一点说起。富裕人们的收入已经削减了2.5%~3.5%。教员除必须承付的额外税收负担外,其薪金还削减了15%。只是由于他们碰巧是政府的雇员,就把这一阶层挑选出来,给予歧视性待遇,这真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因为政府最近几年来还做了一番努力,为了把高素质的教师吸引到教育行业,还曾对他们许下了某些诺言,而现在却要对他们实行歧视性待遇,这种反差使这一措施显得荒谬至极、无理至极。根据建议,甚至要使用权力解除现存的契约关系。挑选教员作为财政祭品的事实充分证明,内阁成员们已经处于完全的歇斯底里状态,已经完全失去责任感。因为教员薪金的削减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仅可以节省600万英镑,而与此同时,投入到偿债基金的资金却高达3200万英镑;此外对于作为收入来源的糖、茶以及关税却一点也没有触及。首相对此事没有表示任何辩解之意;而他的某些前任同僚们,由于刚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于是在一时的惊恐之下,也在考虑着某些性质类似的建议。 教员问题是体现政策不公正最典型、最突出的例证。其实政府雇员的收入水平都受到了打击,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他们之所以拿政府机构的服务人员开刀,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即这些人软弱可欺,最容易得手,但这一原则是非常错误的。而且他们的方案里还使用了“同等牺牲”之类的招眼词语,如果没有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至少还可以显得大方得体一些。 此外,政府的计划不仅愚不可及,而且是非常错误的。它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势必是灾难性的,原来计划准备削减失业津贴10%,现在看来不可能了,而且据可靠推测,失业将增加10%以上。自从私人投资崩溃之后,一直有许多局部性的努力措施,希望减轻由此造成的后果,而这次计划所体现的完全是倒行逆施的做法,它不仅抵消了已有的努力,而且还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所谓的“财政部意见”在最极端形式下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购买力将萎缩,而且修筑道路、建设房屋等等的公共工程方面的支出也将趋于减少。地方当局无奈之下只好效仿中央当局。构成这次计划的理论基础如果被广泛认同并接受的话,则最终除了自食其力的极少数幸运儿外,没有一个人可以获得就业机会;因为为了节俭,我们每个人都拒绝购买彼此的劳务或产品。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偿债基金而挪用道路建设基金,简直是一种近乎疯狂的举措。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贸易差额问题,就我们所关注的紧急情况来说,这一点毕竟是主要的问题。概括地讲,生产成本基本保持不变。削减教员的薪金,对我们重新夺回世界市场并没有什么帮助。实际上,如果想通过采取削减处于政府直接管理范围内的工资、薪金的办法,来促进出口贸易的利益,那么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无济于事。政府一再向大家宣称,说这次降低工资并不是对工资进行全面攻击的前奏,如果有人非要那样认为的话,只能是一种恶意歪曲。然而实际情况表明,的确存在对工资作全面攻击的迹象,凡是有理智的人都会有所觉察。同时,政府自己也注意到,计划中恰恰有一点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即雇主提供的工人生活保证金的规定,这实际上相当于给每一个就业人员附加征收一种人丁税。由此可见,政府是主张提高生产成本的,这说明政府当局已经愚笨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政府计划对贸易余额的促进,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陷入困境,他就不得不减少消费。这种消费的减少,绝大部分只会造成企业的损失以及本国人的失业,只有一小部分,也许是1/5,会促使进口贸易量下降。虽然,如果贸易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话,即使进口下降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因为进口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出口作相应的下降。但是,单纯地依靠削减进口,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种方式是增加失业量,同时增加失业带来的痛苦,因为这样可以使降低工资的要求更容易被接受。节俭的根本目的在于闲置资源,除此别无其他意义。闲置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对贸易差额的不利状况有改善作用,但其余部分的闲置资源却是国内的工厂和工人,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存在未加利用的剩余资源。 由此可见,政府妄图说服我们相信的这个计划,大部分是以错误原则为指导的,因此,对于我们急需解决的两个紧密相关的失业问题和贸易逆差问题,并没有多少帮助。 关于后一个问题,如果听其自然,不采取补救措施,在不远的将来,将会破坏金本位。到那时,即使把教员的薪金削减至零也于事无补。现在可供我们选择的补救办法,只有货币贬值,利用直接方式大力限制进口,大幅度削减工资和薪金(依我之见,应不低于30%),或者是国际局势发生决定性的转变。削减工资将引起严重的劳资纠纷,结果会在几个星期以内迫使我们脱离金平价,因此实际上这并不是货币贬值的一个替代办法。这样一来,值得内阁考虑的政策方针,只剩下三个。第一个同时也是最温和的策略,是限制进口。第二个策略是设法脱离金平价,同时要避免事态的进一步下滑趋势。第三个策略——曾在上星期的《新政治家与民族》中被提议过——是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为各金本位国家提供一次最后的协商机会,所以会议的各项议案应当具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各与会国应当抱着务实的态度主动地寻求解决途径,在这一点上,它应当完全有别于以往举行的任何国际会议。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举措都是枉费心机、无济于事的。国际局势的改善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否则,我们的国外收入将化为乌有,损失规模之大,即使依靠关税和货币贬值也无法弥补。召开国际会议是改善国际局势的唯一途径,因此即使取得成效的希望不大,也要努力争取。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