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
第四章 股价分析

第一节 股票的价值

  从本质上讲,股票仅仅是一种凭证,其作用是用来证明持有人的财产权利,而不象普通商品一样包含有使用价值,所以股票自身并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有价格。但当持有股票后,股东不但可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且还能享受分红和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转让。而股票的价值,就是用货币的形式来衡量股票作为获利手段的价值。所谓获利手段,即凭借着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经济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价值就愈高。
  在股票的价值中,有面值、净值、清算价值、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等五种。
  1.股票的面值。股票的面值,是股份公司在所发行的股票上标明的票面金额,它以元A股为单位,其作用是用来表明每一张股票所包含的资本数额。股票的面值一般都印在股票的正面且基本都是整数,如百元、拾元、壹元等。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其面值都统一定为壹元,即每股一元。股票票面价值的最初目的,是在于保证股票持有者在退股之时能够收回票面所标明的资产。随着股票的发展,购买股票后将不能再退股,所以股票面值现在的作用一是表明股票的认购者在股份公司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确认股东权利的根据。如某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一千万元,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该股份公司所占的股份为千万分之一。第二个作用就是在首次发行股票时,将股票的面值作为发行定价的一个依据。
  一般来说,股票的发行价都将会高于面值。当股票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后,股票的价格就与股票的面值相分离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股民爱将它炒多高,它就会有多高,如前些年上海股市有些股票的价格曾达到80多元,但其面值也就仅为一元。
  2.股票的净值。股票的净值,又称为帐面价值,也称为每股净资产,指的是用会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加上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股东权益,将净资产再除以总股本就是每股的净值。股票的帐面价值是股份公司剔除了一切债务后的实际家产,是股份公司的净资产。
  由于帐面价值是财会计算结果,其数字准确程度较高,可信度较强,所以它是股票投资者评估和分析上市公司经营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股份公司的帐面价值高,则股东实际所拥有的财产就多;反之,股票的帐面价值低,股东拥有的财产就少。股票的帐面价值虽然只是一个会计概念,但它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也是产生股票价格的直接根据,因为股票价格愈贴近每股净资产,股票的价格就愈接近于股票的帐面价值。
  在股票市场中,股民除了要关注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外,还需特别注意股票的净资产含量。净资产含量愈高,公司自己所拥有的本钱就越大,抗拒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3.股票的清算价值。股票的清算价值,是指股份公司破产或倒闭后进行清算之时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每股清算价值应当与股票的帐面价值相一致,但企业在破产清算时,其财产价值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而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其售价都低于实际价值。所以股票的清算值就与股票的净值不相一致,一般都要小于净值。股票的清算价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产或因其他原因丧失法人资格而进行清算时才被作为确定股票价格的根据,在股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没有什么意义。
  4.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的市场价值,又称为股票的市值,是指股票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达成的成交价。股票的市值直接反映着股票市场行情,是股民买卖股票的依据。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场价值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股票的市场价值是与股票价格紧密相联的,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价值的集中表现,前者随后者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波动。在股票市场中,股民是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行市)的高低变化来分析判断和确定股票价格的,所以通常所说的股票价格也就是股票的市场价值。
  5.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在某一时刻股票的真正价值,它也是股票的投资价值。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需用折现法,其公式如下:
  

  其中Lt是股票在t年的每股税后利润,N是上市公司的寿命期,(it是t年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
  由于上市公司的寿命期、每股税后利润及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等都是未知数,所以股票的内在价值较难计算,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取预测值。

第二节 经营业绩与股价


  2.1 经营业绩和股价的数学关系

  炒股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题材,但总的来说,一般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应低一些。但这一点也不绝对,有些股票的经营业绩每股就那么几分钱,其价格就比业绩胜过它几十倍的股票还高,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股票的价格是由竞争决定,只要股民愿意、有足够的资金,且在股票交易过程中遵纪守法,其最后的成交价就由出价最高的一方决定。
  从理论上来讲,经营业绩对股价的影响通常用两个公式来表达,一个是股价的静态计算公式,另一个是动态计算公式,净态的计算公式如下:
  P=L/i
  其中P是股票的价格,L是每股股票的税后利润、i是股民进行其它投资时可取得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一般用储蓄利率代替,因为储蓄是当前股民所能从事的最普通和最便利的投资方式。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股民从事其它投资每元可获得收益i时,若在投资股票时要取得收益L,股民所必须支付的资金量就为P,此时,投资股票的收益就与其它投资相等。
  如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为10.98%,现某只股票的税后利润为每股0.66元,按上述公式计算,则该股票的价格就为6.01元。此时,将6.01元投资于股票或将其存银行,其投资收益都一样。
  在上式中,股票的价格与经营业绩成正比、与其它投资的平均利润率成反比。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高或储蓄的利率降低,都将会导致股票的价格上升。如1996年5月后,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居民储蓄利率,就导致上海股市股票价格上涨一倍多。
  但用这个公式来计算股价并不准确。事实上股票市场上的股价也不是因此而确定的,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因素也不仅是经营业绩和平均投资利润率两项。另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随着经营环境及产品市场的竞争而变化。上例中,如果下一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降到每股0.55元,按此公式计算,其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到5元多。如果股民在本年度就预测到上市公司下年度的业绩会降低,则就不会用每股6.01元的价格去购买股票,而只会用5元多的价格去购买这只股票。
  上面这种计算股票价格的方法是一种净态法,它假定所选用的参数如股票的税后利润及储蓄利率是一成不变的,其结果肯定会有相当的误差。如果要精确地计算和预测股价,可用动态计算公式:
  


 


  其中Lt是股票在t年的每股税后利润,N是上市公司的寿命期,it是t年的储蓄利率。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股票价格是非常准确的,但前提是要能精确地预测到今后每年股票的税后利润及储蓄利率。很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达到这种水平。
  应用这个公式,可计算出股票价格的最大值。若上市公司永不倒闭,则寿命期N趋向于无穷大,当上市公司每年的税后利润Lt基本稳定时,且储蓄利率it起伏不大时,股票的价格也基本上是一个常数,股票价格有极限值,P→L/i
  若股票的每股税后利润变化范围较大,设Lmax为以后年度税后利润的最大值,股票的最高价格为:
  P<Lmax/
  i所以不论上市公司的经营如何杰出、市场前景如何看好,股票的价格绝对是有限的,而不是象一些舆论所渲染的那样,股票价格会有无穷的上升空间。
  虽然股票的价格难以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表示,但有一点,它总是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即税后利润成正比或成正相关关系的。税后利润愈大,股民的投资收益就高,相应地,股票的价格就愈高。

  2.2 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

  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那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资环境,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
  1.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时,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原材料的组织供应、人力资源的投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产品的销售等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会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发挥和提高。
  企业的经营环境又可简单地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另外就是经济发展情况,其三是社会服务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或政府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战争发生、社会安定情况等。
  (1)战争。战争对股价的影响有长期的,亦有短期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的方面;有范围广的,也有单一项目的;到底影响力度如何,要视战争的性质而定。战争会使武器及医疗等工业需求增加,与此相关的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如果战争中断了原材料或产品的运输,影响了购买力或原料的供应,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但总的来说,在一国国内发生的战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良的,因为它既影响社会的安定,也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
  (2)政权。政权的转移、政府的更叠,都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及人心的稳定,它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如美国股市,曾就因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复发、肯尼迪的遇刺而大幅下跌。而在我国沪深股市,每到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就有关于领导人健康问题的传言,从而导致股市的暴跌。
  (3)社会安定情况。当一个社会安定,治安情况良好时,就有利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就会影响所在地企业的经营。
  经济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产业政策。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从谷底向上翻升,经扩张期到高峰后,复又下降,经收缩期再跌至谷底,构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复苏、繁荣、危机和萧条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市场建设尚待完善,经济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明显,但我国将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经济进入危机和萧条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此时,社会的总需求不强,产品的销售发生困难,原材料的供给也不通畅,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状态,企业的经营处于较困难时期,其经营业绩低下。
  而当经济走出低谷从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过渡时,此时的经济发展会处于一种高速增长状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显得生机勃勃,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处于极度的旺盛状态,此时的企业经营水平一般都会发挥到最佳状态,经营业绩也处于较高水平。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能刺激企业的生产,又能压抑企业的经营。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面造成的物价上涨现象。货币供应量增加,开始时能增加市场需求并拨高产品价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并导致利润的增长。但当通货膨胀对国家的经济生活以至社会安定造成威胁时,中央政府一般会采取如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又抑制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萎缩,引起经营水平的下降。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某些产业制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措施等。毫无疑问,当企业所处的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时,企业的经营如相关项目的审批、原材料和资金等的供给乃至税收等方面都可能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从而有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反之,如企业处在产业政策的限制之列时,企业的经营将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如1996年,我国政府为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的发展,曾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车产业的生产与消费。
  企业所在地的社会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情况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运输、通讯、电力供应等等。如通讯设施落后,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就会发生困难,影响信息的传递及产品的销售等等。如我国过去违反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将一些工厂建在偏僻的大山沟中,当地的水、电供应及通讯、运输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从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的大部分现在都陷入困境。
  2.企业的内在素质。除了外部的经营环境外,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就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文化素养、生产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工艺水平和企业的外部形象等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成本的增减,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
  (1)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这是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者的品质优良,思维敏锐、作风正派、处理问题果断、决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就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反之,即使一家再好的企业,如果领导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也难以为继,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本来一家企业经营得好好的,换了一个厂长或经理后,用不了几年,企业就陷入了倒闭的边缘。所以在香港,证券管理机构对企业的领导人都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多少年内曾有犯罪记录的人就不得就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及经理等等。
  (2)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一是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及支住产业,如钢铁、汽车、房地产等,它们的兴衰对国民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时,都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照顾,如我国近期在经济上所制定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着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目标进行的;其二是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经济不景气或发生经济危机时,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倒闭得多,而大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强,且政府一般也不会对大型企业的倒闭坐视不管,因为大型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及安定。其三是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强,它们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物质基础雄厚,它们往往能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及解决生产及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且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它们一般都能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车生产,其经济规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万辆以上。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国的一汽集团、二汽东风集团及上海大众公司,其经营效益就比其它中小型汽车制造厂要好得多。
  (3)产品。产品是企业生存的依托,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企业不但难以发展,甚至连生存都非常困难。在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有好的产品作为依托,如众口皆碑的春兰空调、海尔电器、美菱电器等,其产品都是市场中的名牌;而业绩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导产品,主营方向不明,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价高质次。
  影响企业内在素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是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和产品三项。

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与股价


  3.1 平均利润率规律

  平均利润率是关于资金流动的一条客观定律,其大意为:
  当两个部门间投资利润率存在差别时,资金就会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直到两部门的投资利润率基本相等。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述平均利润率规律就是:水往低处流,资金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走。
  股票的价格是直接受资金的供给情况影响的,当进入股市的资金增加时,股票的价格价就会上涨,如利多消息出台时,外围资金就纷纷进入股市,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
  1994年7月底公布“三大政策”及1995年5月17日公布暂停国债期货的消息后,都诱使了大量资金入市,不同程度地导致了股市的暴涨。而当股市资金向外撤时,股价就会下跌。
  当某个领域的投资利润率发生变化时,股市和该领域间的投资利润率就会产生一个位差。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股市和该投资领域之间就会出现资金的流动,而资金流动的结果就会引起股票的价格发生变化。
  股民投资于股市,其期望就是获得超额利润,即获得超过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水平的收益。而股民在股市中的一切操作(买进和卖出)都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的集中表现。综合起来,平均利润率规律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

  3.2 给股价定位

  绝大部分股民购买股票的动机就是认为股价会上涨,且一年之内的涨幅肯定要高于自己能涉足的投资领域,要不然,股民会将资金投入到其他利润率高的领域。而股民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股市的结果,就会驱驶股价逐步攀升,从而导致股价收益率的下降。当资金运动的结果使股价收益率接近于其它领域的平均水平时,股民购买股票与进行其它投资的收益就基本相等,此时资金的流动就会趋向于平缓,股价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既不上涨,也不下跌。所以平均利润率规律有给股价定位的作用。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其资金实力较小,又要兼顾工作,其在现阶段的主要投资渠道也就是银行储蓄、购买债券和股票投资。由于银行储蓄几乎无风险可言,又不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银行储蓄是一般市民的首选投资工具。若要进行股票投资,一般都会将银行利率作为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当投资于股票的收益要大于银行存款利率时,人们将选择股票;反之,当银行存款利率高于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时,人们将会选择储蓄。所以,当一个股市的股民较为理性和成熟时,股市的投资收益基本上就会与所在地一年期的储蓄利率相等,因而其股价也就稳定在与此相适应的水平。
  衡量一个股市的投资利润率通常是用股价收益率的倒数——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由于股市的投资利润率与平均市盈率之间是倒数关系,当股价收益率与银行一年期的储蓄利率相等时,也就有:
  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
  当银行的存款利率确定以后,股市的市盈率也就稳定在一个相对应的水平,股票价格也随之确定。
  股市的平均市盈率=1/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3.3 引起股价涨跌

  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当股市周边领域的投资利润率发生变化时,资金总是要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导致资金的转移。在现阶段,影响股市资金的主要领域是银行储蓄、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等,另外,商贸、实业投资及收藏业对股市也有一定的影响。
  银行储蓄和债市:当储蓄和债券的利率调整时,股市与储蓄或债券市场上的收益平衡就会打破,资金就会转移以追逐较高的利润。具体就是当储蓄或债券发行利率上调时,股市的投资价值会相应降低,股民就会抛售股票而将资金投向储蓄或债券,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反之,当储蓄或债券的发行利率下调时,人们就会从储蓄或债券市场抽出资金而投入股市,最终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占90%以上的为储蓄存款,其次为债券,这两个领域吸收的资金量最大。所以银行利率或债券发行利率的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如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曾两次调低居民存款利率,就导致了沪深股市股价的大幅上扬。
  期货:由于期货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以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吸收了大量的游资,且我国的证券营业部门中许多都代理期货业务,资金在股市与期货之间的转移极其方便。
  当期货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它往往将股市的资金吸引过去,从而导致股市的低迷和股价的下行;而当期货市场行情清淡的时候,股市的资金就比较充盈,股价就比较坚挺。如1995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一切国债期货业务时,大量的资金就迅速涌入股市,最终导致了股市的暴涨,沪深股市在这一天分别上扬了31%和23.5%。
  另外,当股市周边的房地产业、收藏业、商贸及实业投资等领域比较兴旺时,由于高利润率的诱惑,这些领域也会从股市吸引一些资金。如我国的温州地区,由于当地居民擅长于商贸及实业投资,且在这些行业能取得较高的利润率,即使在行情火爆时,相对于其他城市,其证券买卖业务也较为冷清。
  相应地,股市内部资金的转移也可导致股价的涨跌。当股民认为某只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时,相当的资金便会涌入该股票,从而促使其价格的上扬;而当一只股票的前景不佳时,股民便会抛售该股票而从中抽出资金,从而导致该股票价格的下跌。如1996年的中期年报公布时,某只股票的业绩每股还亏损0.70元以上。在信息披露的当天,其价格便下跌了30%左右。

  3.4 导致股价的回归

  当一个股市的股价上涨过快时,股票的价差收益就会明显超过其地领域。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外围的资金就会纷纷涌入,从而进一步抬高股价,推动股指的上涨。而由于涌入资金的惯性,股指往往会涨到一个相对高点。此时,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相对过剩,市盈率偏高,过高的股价对资金已不再具有吸引力。相对于周边投资市场,股市的投资收益率已明显偏低。这是,平均利润率规律又将作用于股市,它将引导资金从股市向其它投资市场流动,一些较为理智的投资者就会率先撤出资金,股价开始下跌,从而引起连销反应,最终导致股市的暴跌,使股指又回到一个与周边领域投资利润率相适应的水平,这也就是股票市场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原因所在。反之,当股市暴跌而出现股价过低时,股价收益率提高,市盈率降低,股票的投资价值就会明显高于其它投资市场。此时,在平均利润率的作用下,资金又会从周边市场向股市转移,导致股价的回升。
  80年代后期的日本东京股市,其上涨幅度连续几年超过30%,股市的价差收益远远高过其他行业,于是进入股市的资金象雪球式的越滚越大,将日经指数从1986年的13000多点推向1989年39000多点的最高峰,其市盈率达100倍左右,造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在其后的几年里,东京股市就一厥不振而进入艰难的调整阶段。1995年,日经指数曾跌到14000多点,只及最高点的38%,几乎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到如今,日经指数还在2
  点左右徘徊。同样,香港股市在1993年的涨幅曾超过100%,在1994年初创下12000多点的高峰,但今天的恒生指数却依然在12000点上下徘徊。而我国股市5年来的历程也基本如此,沪深股市分别从1990年12月和1991年的4月开始计点,由于受炒股发财效应的影响,我国居民在短短的两年内向股市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暴涨。至1992年年底,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就从100点分别涨到了780和241点,其平均年涨幅分别达179%和68%,而在1993年上半年沪深股市的股票指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558点和368点后,股市便进入调整阶段,四年后的今天,虽深证综合指数再创新高,但上证指数却仍在1558点之下徘徊。

  3.5 限制公司业绩增长

  研究表明,股价的上涨是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步的。而平均利润率规律却象一只无形的手,它最终要导致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向社会平均水平回归,将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及业绩限定在一个相当的水平。而由于利润的增长受到限制,股价的急剧上扬就失去了内在动力和业绩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大部分都是各行各业的排头兵,其管理、经营机制比非上市公司要灵活一些,但其收益水平同样会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其具体表现就是,当某个上市公司开发出获利水平较高的新产品、新工艺或探索出一些经营管理的新方法时,其经营业绩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为了追逐超额利润,其他企业就会争先恐后地将资金投向这些产品,或对其管理方法进行效仿,从而进行市场分割,增强了市场竞争,而最终使这些新产品或新行业的利润趋向于平均水平。如前几年的房地产曾是获利能力最强的产业,许多上市公司因此而获利不菲、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其股价也表现不俗。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不但全国上下和各行各业都大搞房地产开发,就是上市公司配股后也将大量资金投向该行业。到1994年,商品房开始滞销,销售率还达不到50%,大量的资金积压,大批的公司巨额亏损,一些上市公司也因此而未能完成经营计划。1994年后空调又成为热门货,一些经营该产品的上市公司又大出风头。而现在大量资金又开始向该产品聚集,空调大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爆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产品的盈利水平将会随之下降,直到和其他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基本持平。
  虽然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比非上市公司要灵活,他们是股份制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心较强,素质相对较高,其产品的竞争能力也非常出众,但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将难持久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能比非上市公司高50%左右。如我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1993年的净资产权益率为16%,1994年仅为13.5%,1995年还不到11%,均比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高不了多少。

第四节 净资产与股价

  股票的净资产是上市公司每服股票所包含的实际资产的数量,又称股票的帐面价值或净值,指的是用会计的方法计算出的股票所包含的资产价值。它标志着上市公司的经济实力,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是以其净资产数量为依据的。如果一个企业负债过多而实际拥有的净资产较少,它意味着其经营成果的绝大部分都将用来还债;如负债过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企业将会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股票投资与银行储蓄有所不同。因为储蓄的利息率是事先固定的,所以储蓄的收益是与储蓄额成正比的,存得愈多,获利越大。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只与所持股票的多寡成正比,投入的多并不意味着收获就大,即使股民投入的资金量相同,但由于所购股票数量不等,其投资收益就有可能差异很大。
  由于股票的收益决定于股票的数量而并非股票的价格,且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实力,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就对股价起决定性的影响。
  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固定的公式。
  因为除了净资产外,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外部形象等等都会对企业的最终经营效益产生影响,而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来自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
  前一节已表述,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会围绕在一个平均水平上波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经过了较为严格的审查,且经营机制较为灵活,管理水平比一般企业要高,所以其盈利能力普遍要高于普通企业。
  如最近几年,我国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约在10%左右,而上市公司1993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1994年为13.5%,1995年宏观经济趋紧,工业企业的经营收益较低,但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仍然接近11%。
  研究表明,各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虽然普遍都高于当地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但都不会超过150%这个范围。
  所以,只有当股票的平均价格不超过每股净资产的1.5倍时,投资于股市的收益才能和银行储蓄或其它投资的平均值相当。而当股价超过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值的1.5倍以后,购买股票的收益就不如其他投资了。
  以上结论是相对股市的整体平均而言的,对一个或少量几个上市公司并不适用。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出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且能长期稳定、生产手段和技术装备比较先进,对股价当然可看高一线,但也不宜超过净资产的三倍。从1994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超过36%以上的只有2家,超过平均水平达3倍以上的还占不到总数的1%,1995年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通过净资产含量也可确定股票价格的下限。只要一个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不属于国家政策限制发展的产业或是夕阳产业,当其股价降到其净资产含量以下时,购买这种股票就物有所值了。当股价降到净资产含量以下时,上市公司就面临着一个被收购和兼并的问题。对于投资家来说,与其用同样的资金建设一个和这种上市公司规模相当的企业,还不如在股市上收购来得方便,它不但省去许许多多的项目前期工作如申报、选扯、可行性研究等,收购一个现成的上市公司还可节省建设所用时间,且上市公司还有现成的员工、销售网络可以利用等等。上市公司被购并后,收购企业还可对其生产进行重组,如通过调整管理人员和产品结构等措施来迅速提高其经营效益。由此可以认为,股票的最低价格可定在每股净资产的80%以上。
  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可控制在平均净资产值的80%与150%之间,即:
  0.8×平均每股净资产<股票的平均价格<1.5×平均每股净资产
  在这个范围内,购买股票将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超出这个范围,购买股票将具有较大的风险,市场的投机气氛可能要浓厚一些,被套牢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
  而对于个股来说,如上市公司经营确实有方,对其股价可看高一线,但最高价还是应限定在每股净资产的三倍以内。
  0.8×每股净资产<股票价格<3×每股净资产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挂牌以前,有此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含量明显是被高估了的,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年都在10%以下,明显低于行业水平。这种企业的净资产含量就可能包含有较大的水份,股民在选股时应加以注意。
  有些研究者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联系起来,认为股价应与利润的增长率成正比。这种联系尤其对沪深股市是不适宜的,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发展是属于数量型的而不是质量型的,其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不断配股而增加净资产投入的结果,但其单位资产的收益率并未有丝毫的提高,股民也难以从这类公司的发展中得到任何实惠。这正像银行储蓄,利率是固定的,只要储户多存,其利息总额肯定会同步增长。而即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它是有极限的。对于股市整体来说,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会超过其它领域平均投资收益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的50%。
  对于个别上市公司来说,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极限水平也就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三倍。相应地,如果购买股票的价格超过每股净资产的三倍,等量的资金所获效益就比不上银行存款利率。
  设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i,某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i,是银行存款利率的3倍,其股票价格为P,每股净资产为J。当股票的价格分别为净资产的2.9倍、3倍入3.1倍时,判断等量的资金在投资股票与银行存款上的优劣。
  无论股票的价格如何,由于它不影响每股股票的净资产,其一年产生的投资收益将恒定的,其收益为:
  R=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
  =3J*i
  (1)当每股股票的价格为其净资产J的2.9倍时,将等量的资金2.9J存银行,可获得存款利息2.9J*i,同等的资金购买股票将比存银行合算。
  (2)当每股股票的价格为其净资产J的3倍时,将等量的资金3J存银行,可获得存款利息3J*i,同等的资金购买股票所获收益与银行存款相同。
  (3)当每股股票的价格为其净资产J的3.1倍时,将等量的资金3.1J存银行,可获存款利息3.1J*i,同等的资金购买股票所获收益将比银行利息要低。
  在购买股票时,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同期储蓄利率的a倍,若要使股票的投资收益不低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利息,则股票的价格不能超过每股净资产的a倍。

第五节 价值观与股份

  在股市上,当某种事件发生后,股民都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其对股价的影响,当股民认为是利空消息时,将会抛售股票,从而引起股价的下跌;而当股民认为是利多消息时,将会买进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涨。
  股民的价值观是影响股价涨跌的决定因素,要在一个股市上取得丰厚的投机收益,了解股民的价值观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股价的涨跌决定于资金的进出,而资金的运动又决定于股民的价值观。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不论它实际上是利多还是利空,只要持有大部分资金的股民认为它对股价的上扬有利,他们就会投入资金,从而促使股价的上涨;反之,当持有大部分股票的股民认为某个利空事件发生时,而不论在事实上它真的是否是利空,或该事件事实上是否已经发生,他们就会抛售股票、撤出资金,从而导致股价的下跌。如有些利空传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股价的顶部区域起作用,就是这个道理。
  股价与价值观是“信则灵”的关系,当某种事件发生后,如果大部分持有股票的股民认为股价会跌,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将股票抛出,从而真的导致股价的下跌;如果大部分握有资金的股民认为股价仍有上升空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入,从而真的导致股价的上涨,使自己的预言得到证实。
  在股市中,专家的预测往往会出错,成为股民的笑柄,在我国尤其是这样。这是因为专家的预测基本上都是非常理性和客观的,而股民中并没多少经济学家,他们有的甚至股票是什么都不懂,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而股民价值观的扭曲将导致股价与实际价值的偏离。
  在国外较为成熟股市,当股市的收益与储蓄利率基本相当时,股民才入市投资,这样就使股市的市盈率总是保持在一个与储蓄利率相当的水平。如香港股市,在恒生指数达到12000点时,其市盈率也就13倍左右。其它国家股市,市盈率一般也都在20倍以下。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虽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要高,但我国沪深股市的市盈率也比其它股市要高,一般都在30位左右。造成这种现象是基于股民这样的一种认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广阔,其沪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就是应该高于其它股市。
  上市公司的配股,在国外是绝对的利空,因为配股需要股民追加投资且要从股市抽走资金,它会导致股市资金偏紧,从而引起股价的下跌。而我国股民,却将配股当利多来消化处理,只要是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股民就盲目追捧,且配股比例愈大,股价就涨得愈多。同样,在新股上市时,股民都趋之若鹰,不问业绩好坏,不论上市公司前景如何,股民认定一个理,新股必赚。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导向下,新股上市之初往往都造成价格居高不下。在下次新股上市时,股民又弃老股炒新股,炒一个扔一个,一大批盲目接手的股民就在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高价位区惨遭套牢。
  对待股票流通量的大小,我国股民与国外股民在价值取向上也大相径庭。我国股民认为盘子愈小愈值钱,盘子小,就容易炒,价格就上得快,所以沪深股市中相当股票的价格是依照流通量大小排定的,盘子愈小,价位就愈高。而在国外,小盘股的待遇远远比不上大盘股,因为小盘股不易在低位买进,几笔申买价就可能将价位抬起;而卖时也比较困难,少量的抛售就能将股价打压下来。小盘股不但流动性差,且股本量较小的上市公司,其经营的风险也较大,故小盘股在国外不太受欢迎。
  在投资和投机方面,我国股民喜投机而不太讲究股票的投资价值。表现在股票上,业绩好的股票没有人追棒,其股价死气沉沉。面对一些能吸引人注目的股票,哪怕其业绩平平甚至亏埙,股民也要借机狂炒一番。如沪深股市竟然还对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冠以亏损概念股或问题股进行过炒作。而表现在市场方面,由于前两年深圳股市相对比较规范,虽然其股票的投资价值高,但由于难以形成所谓的热点,其成交就远远不如上海股市活跃。
  股民的价值观对股价的影响极大。同样的一件事,股民的价值观念不同,其反应就完全不一样。在境外成熟股市看来很平常的事,在沪深股市就有可能掀起大风大浪,从而导致股价的暴涨暴跌。股民要提高投资效益,就应认真地分析一个股市中股民的价值取向,而不能简单地依照有关书籍上的教条照葫芦画瓢。

第六节 心理因素与股价

  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对其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些心理倾向对股价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
  1.从众心理。服从多数是现代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的一项准则,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股价主要起着放大的作用。在牛市阶段,有些股民看见别人购进股票,就轻易地认为股票行情一定看好,唯恐落后,失去获利的机会,在对市场前景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就急忙购进,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涨。而由于买入股票盈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股民受他人的影响,也不管实际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也不作分析研究,就开始买进股票,推动股价的进一步上涨。随着炒股发财效应的逐渐扩大,入市的股民就越来越多,最后连一些平常对股市和金融都漠不关心的市民都入市了,从而将股价推向一个不合理的高度,形成了一个短期牛市。在牛市向熊市转换阶段,一些较为理智的股民会率先将资金从股市上撤出,引起股价的下跌,其他股民看见别人卖出股票,又认为股市行情一定看跌,深怕自己遭受损失,跟着别人立刻做出售出的决定。随着股票下跌幅度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股民就跟着卖出股票,最后引起股市的暴跌。
  2.预期心理。预期心理是指股民对未来股价走势以及各种影响股价因素变化的心理预期。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竟相买入股票,果然促使股价一路上扬。相反,在股价的顶部区域,股民都不愿出售,等待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当股价开始下跌时,又认为股价的下跌空间很大,便纷纷加入抛售队伍。
  由于股民对股价的未来走势过于乐观,就可能将股价抬高到空中楼阁的水平,比如将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使股价明显脱离其内在价值。
  3.偏好心理。偏好心理是指股民在投资的股票种类上,总是倾向于某一类或某几种股票,特别是倾向于自己喜欢或经常做的股票。当机构大户偏好某种股票时,由于其购买力强或抛售的数量多,就会造成股票的价格脱离大势,呈现剧烈振荡现象。如沪市某些股票,其每年的税后利润也就0.1元左右,由于一些机构大户的偏好,就将股价拉到接近30元的价格,而一旦大户出货,其价格便大幅下跌,导致一些跟风的散户惨遭损失。
  4.博傻心理。在股市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股票交易是傻子与傻子竟技,不怕自己稀里糊涂以高价买进或低价卖出,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傻,愿意以更高价买走或更低价抛售,自己就能有所盈利,这种心理就是博傻心理。由于博傻心理,许多股民并不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票的投资价值,只要有人买就跟着买,有人卖就跟着卖,造成股价的大幅振荡,市场风险极大。如我国的沪深股市,由于我国股民尚不成熟,追涨杀跌之风甚行,股价常常出现大幅振荡,这就是股民的博傻心理在作怪,只要我买,就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买走我的股票;只要我卖,就会有人在更低的价格出售,使自己能在低价补进。

第七节 股市操纵与股价

  上面几节所述股价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股价与平均利润率、股价与净资产含量的关系都是股价变动的理性动因。因为这些动因,股民才会调动资金买入股票或抛售股票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股票的涨跌是由于资金运动的结果,有了某些动因以后,才有人买进或者卖出,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股价的涨跌。在股市上,有些机构大户干脆就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拉抬或打压股价,这就是股市的操纵。其主要作法是通过大批量的买进或抛出,引起某支股票资金供应量的变化,导致股价的急剧涨跌。
  在股市上,只要股民拥有的资金或股票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比例,就能令股价的走势随心所欲,从而控制住股价以从中渔利。如沪市的某上市公司曾经在一天之内将自己的股价炒高了一倍,而更有甚者,深市的一家券商在临收市前的几分钟之内就将某支股票的价格拉高一倍多,所以股价是某时段内资金实力的体现,散户股民对股市的这种操纵行为应多加提防,而不宜盲目跟风,以免吃亏上当。
  机构大户操纵股价的行为能以得逞,其原因就是中小散户的直线思维,即看到股票价格上涨以后就认为它还会涨,而看到股价下跌时认为它还会跌。而机构大户将股票炒到一定价位必然要抛,将股价打压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买。
  在股市中,机构大户操纵股价的常用手段有以下几种:
  垄断。机构大户为了宰割散户,常以庞大的资金收购某种股票,使其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减少,然后放出谣言,引诱散户跟进,使市场形成一种利多气氛,哄托市价,待股价达到相当高度时,再不声不响地将股票悉数抛出,从中牟利。而由于机构大户持有的股票数量较多,一旦沽出,必定导致股价的急剧下跌,造成散户的套牢。另一种方式就是机构大户先卖出大量股票,增加市面股票筹码,同时放出利空消息,造成散户的恐慌心理,跟着大户抛售,形成跌势,此时大户再暗中吸纳,高出促进,获取利润。
  联手。两个以上的机构大户在私下窜通,同时买卖同一种股票,来制造股票的虚假供求关系,以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
  联手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联手的大户同时拿出大量的资金购入某种股票或同时抛出某种股票以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另一种方式就是以拉锯方式进行交易,即几个大户轮流向上拉抬价格或向下打压价格。如大户A先以10元价格买进,大户B再以11元的价格买进,然后大户A再以12元的价格买进,将价格轮流往上拉。
  对敲。两个机构大户在同一支股票上作反向操作,一方卖,另一方买,从而控制股价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当股价到达其预定的目标时,再大量买进或抛出,以牟取暴利。
  转帐。一个机构大户同时在多个券商处设立帐户,一个帐户卖,另一个帐户就买。通过互相对倒的方法进行虚假的股票交易,制造虚假的股市供求关系,从而提高股票价格予以出售或降低股票价格以便买进。
  声东击西。机构大户先选择易炒作的股票使其上涨,带动股市中大量的股票价格上升,从而对不易操作的股票施加影响,使其股价上涨。
  套牢。机构大户散布有利于股票价格上升的假消息,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诱使众多的股票散户盲目跟进,而机构大户在高价处退出,导致股票价格无力支持而下跌。反之,空头大户用套杀多头的方法,又可使股票价格一再上涨。

第八节 股价分析的两种理论


  8.1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也称道氏方法,是指以道·琼斯股价平均数作研究对象,来观察和预测股价走势的一种股价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先驱。其基本原理是认为股价的运动有三种趋势:基本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趋势,并且这三种趋势只有在互证的情况下,才能明确地显示出来。
  1.三种趋势论
  (1)基本趋势。基本趋势又叫长期趋势,是指股价全面、普遍地上升或下降,其幅度超过20%,持续时间达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变动情形。基本趋势对证券市场的股价影响力最大,同时也是道氏方法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基本趋势,又包括长期上涨趋势即多头市场和长期下跌趋势即空头市场。
  ①多头市场。当股价的基本趋势呈持续上扬态势时,便形成了多头市场。具体来说,多头市场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低档盘整阶段。这一阶段的股价一般都较低,由于以前股价的下降。加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很一般,所以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买卖不感兴趣,股票交易比较清淡,股市处在低迷阶段。在此阶段,只有极少数有远见的股民开始购进股票,同时,一部分持股者也看到股价上涨的苗头,惜股不卖,从而使成交量减少,一般只有正常成交量的20%左右。这样,股价开始复苏并缓慢地上涨。
  第二阶段为上升阶段。由于企业盈利进一步增加,经济形势好转,前景逐渐明朗,从而促进股票价格开始持续、稳定地上升,并导致成交量的增加。
  第三阶段为高涨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的消息都对股市极其有利,都被理解为利多消息。股民争先购买股票,股市的上涨,使投机盛行,而投机反过来又推波助澜地使股价扶摇直上。这时的股票,不仅投资价值高的涨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原来价格很低的冷门股,也由于投机的因素而身价倍增。这种情形的持续发展,将酝酿着一场风暴,使股市进入空头市场。
  ②空头市场。空头市场是股价呈不断下跌趋势的市场,它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档盘整阶段。这一阶段,股价在较高的点位上盘整,并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实际上在多头市场的最后阶段就已经开始。在这一阶段,就成交量来说并未减少,甚至略有增加,但股价的涨幅已日趋缩小,直至最后结束。因此整个股市的购买气氛已经冷却下来。
  第二阶段为恐慌阶段。股市下跌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方向性的逆转,空方已占明显优势,股价开始急剧下跌。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持股者竞相抛售股票,以致出现多杀多的现象。到了这一阶段的后期,由于股价下跌幅度过大、过快,持股者反而宁愿套牢,也不愿低价脱手,从而使股市的供求关系得到缓解。因此,股价可能会反弹,但由于股市前景暗淡,股价在反弹后又开始继续下跌。
  第三阶段为持续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各种股票的价格都在争相下跌,但其程度不一。一般来说,绩优股下跌得比较平稳,但投资价值较低的投机股则跌得很惨。这个阶段,由于股价在继续下跌,购买者很少,又由于股价过低,持投者惜售,因而交易量不大,有的股票甚至出现在正常交易日里无成交记录的现象。这样,当股价下跌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一些投资者又入市重新购买,从而使股价出现逆转,重新进入多头市场。
  (2)次级趋势。次级趋势也叫中期趋势,是指连续三周以上,半年以内的股价变动情形。次级趋势和基本趋势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①次级趋势的变动幅度,一般是基本趋势的1/3或2/3。
  ②当次级趋势下跌时,若谷底比上次高,则表明基本趋势是上升的;当次级趋势上升时,若其顶峰比上次低,则表明基本趋势是下跌的。
  (3)日常趋势。日常趋势又叫短期趋势,是指连续六天左右的股价变动情形。它可能是人为操纵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偶然性因素所引起的,因此,日常趋势很难预测。日常趋势与次级趋势的关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日常趋势就构成一个次级趋势。
  上述股价变动的三种趋势,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三种趋势的互证法
  (1)两种趋势(即股票指数)同时出现新的高峰或新的谷底,即可看出基本趋势是进入了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当两种股票指数都出现高峰,且在同一时间内,两者的新高峰都高过以前的旧高峰时,则表示多头市场已经来到。反之,在两种股价指数都出现了低谷,且股价节节下挫,即为进入空头市场的兆头。但是,若两种股票指数背道而驰,则无法判断股价走势。
  (2)两种趋势(即股票指数)在盘整一段时期后,突然上升或下降,即可看出次级趋势的发展。当两种股票指数都在某一狭窄范围内盘旋,其波动幅度不超过5%,期间则可能持续数星期。当两种股票指数突然同时穿透这一范围往上升时,则股价将会上涨,否则,股价将会下跌。同样,若两者变动方向相反,也无法判断其股价走势。
  


  8.2 空中楼阁理论

  空中楼阁理论的倡导者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认为股票价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收益,但由于进行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投资大众应把长期预期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期。而一般大众在预测未来时都遵守一条成规:除非有特殊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即假定现状将无定期继续下去。于是投资者不必为不知道10年以后其投资将值几何而失眠,他只要相信这条成规不被打破,使他常有机会在时间过得不多、现状改变还不太大时就可以修改其判断,变换其投资,则他觉得他的投资在短期间内相当安全,因此在一连串的短期内(不论有多少),其投资也相当安全。一般投资者如此,专业投资者也只好如此,这些专业人士最关心的,不是比常人高出一筹预测某一投资品在其整个寿命中产生的收益如何,而在于比一般大众稍早一些预测在此成规下市场对新的变化有什么反应。
  凯恩斯把此种行为比作选美比赛:报上发表一百张美女照片,要求参赛者选出其中最美的六个,并给命中率最高的参赛者颁奖,这与我国电影的百花奖有点类似。在这种竞赛规则下,为了获胜,每一参赛者都不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议,而会根据他对别人审美观点的推断来选美,只有这样,参赛者自己才能获奖。所以为了获奖,参赛者都必须服从大众的偏好。
  同样在股票投资中,专业人要想在投资中获利,也必须了解并遵从一般投资大众的思维方式,一项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值一定的价格,是因为他期望能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于是股票投资就成了博傻游戏:每个人购买股票时都不必研究该股票到底值多少钱,或能为其带来多少长期收益,而只关心有没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向他买进;所以在股市中,每个人在购买股票时都必须且愿意充当暂时的傻瓜,只要他相信会有更傻的人来接替他的傻瓜职务,使其持有的股票能卖出,他就可晋升为聪明人了。这种游戏一直持续下去,像击鼓传花一样。当鼓声一停,最后的一棒就成了真正的傻瓜。此时股价开始下跌,于是傻瓜们又开始了“割肉比赛”。
  基于上述分析,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乃代表股票市场的平均预期,循此成规所得的股票价格,只是一群无知无识群众心理之产物,当群意骤变时,股价自然就会剧烈波动”。
  目前,空中楼阁理论在各投资领域都很有市场,其要点可归纳为:
  (1)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投资者心理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
  (2)人类受知识和经验所限,对长期预期的准确性缺乏信心,加上人生短暂造成的短期行为,使一般投资大众用一连串的短期预期取代长期预期。
  (3)占少数的专业人士面对占绝大多数的一般投资大众的行为模式只好采取顺应的策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顺势而为,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民的平均预期。
  (4)心理预期会受乐观和悲观情绪的影响而骤变,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5)投资者想要在股市中取胜,必须先发制人,智夺群众,而斗智的对象,不是预期股票能带来多少长期收益,其投资价值有几何,而在于预测短期之后,股价会因股民的心理预期变化而有何变化。
  (6)只要投资者认为未来价格上涨,他就可不必追究该股票的投资价值而一味追高买进,而当投资者认为未来价格会下跌时,他也不顾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而杀低抛出。所以股票投资往往成为博傻游戏,成为投机者的天堂。

附 证券分析大师——格拉罕姆

  格拉罕姆是美国的一名证券分析大师。早在1934年,他就著有《证券分析》一书,时至今日,这本书已再版了五次,其仍被认为是美国证券分析行业里的一本必读书。他在大学执教证券分析近20年,同时,他还是一名身体力行的投资经理。
  格拉罕姆是一名非常谨慎的投资者,他在股票投资中始终将资金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老本亏掉,所以他不同意“冒最大的风险,赚最大的利益”这种激进的投资方式。对那些企图每年从股市中赚取100%以至300%利润的人,他认为是过于贪心了,真正的投资者应该是普通的、理智的、能耐心地在股市中等待和寻找机会,如果一年所赚取的利润能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的2~3倍就足够了,这样,投资者的本钱就能在10年内翻上两番,20年内翻上四番。
  在股票投资中,为了回避风险,确保资金的增值,格拉罕姆非常重视股票的内在质量,他首创了关于判断股票内在价值的七条标准,这就是(1)企业应有适度的规模;(2)财务地位较为稳固;(3)业绩稳定;(4)有连续保持支付股息的记录;(5)
  利润逐年增长;(6)适当的市盈率;(7)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的含量恰当。
  在股票投资中,格拉罕姆有一条著名的准则,这就是忘掉市场。他认为股市的涨涨跌跌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投资者不能因为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害怕套牢,从而丧失了挑选绩优股的机会,这在股票投资中是极不明智的。而股价的不正常波动恰好为投资者创造了低吸高抛的绝好良机。
  和他提出的理论相一致,格拉罕姆在具体的投资实路中极为谨慎。他非常重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为了避免风险,他从来就不买成长股,而只在市场上寻找稳健适中、发展平慢的优质股票。买进股票后,他就忘掉短期的套牢、下跌等字眼,而十分关注每年的股息收入及公司的发展趋势。他所期望的也就是每年能带来20~30%的盈利。经过利生利、息生息,在格拉罕姆退休时,他已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