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日本小松集团总裁安崎晓 中央电视台 上海电视台 ′99财富全球论坛特别报道 财富对话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 陈晓楠 主持人: “指点全球经济,畅谈中国未来”。欢迎来到《财富对话》。 我是陈晓楠。 那么今天我们请到的对话的主角是小松集团的总裁安崎晓先生,让我们通过大屏幕先来认识一下。 大屏幕解说: 他对中国的了解,远多于我们对他的了解,我们掌握的所有资料强烈地显示出,他是500强首脑中一位少有的中国通。安崎晓先生1937年生于日本,大学时主修中国经济史,第二外语又是中文。1995年,他因为负责小松在华业务工作出色,而被任命为小松集团的总经理,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公司的掌门人。他曾说,将来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一定会成为小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 好了,让我们掌声有请安崎晓先生。您好,请。 其实我觉得,在所有的外方嘉宾当中和您交流是最方便的,我们其实都不用带这个耳机,因为刚才大屏幕当中也介绍了,您在大学的时候主修中国经济史,而且第二外语就是中文。刚才我看大屏幕介绍您是中国通,现场的很多观众都非常感兴趣。我想能不能在节目开始之前,先请您用中文给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打个招呼。 安崎晓: 你们好。我是小松的学生,叫安崎晓。 主持人: 虽然安崎晓先生刚才中文说得很简单,但是我知道他其实对中文的理解很深,因为刚才我们两个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我说我叫陈晓楠,他立刻就说,我是安崎晓,咱们俩个都是“拂晓”的晓字。那我想知道安崎晓先生,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中文呢? 安崎晓: 我小的时候,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读书,我读过中国的《三国志》等等,随之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后来进到大学以后,我受到我的前辈们的影响长达三四十年。当时日本和中国的交流还很少,但是他们都认为,将来中日之间的关系必将会发展为非常重要的关系,应该学习中文。当然第一外语英语是可以的,但是第二外语应该选择中文。学生们当时都对中国不太关心,1000个学生当中,学习中文的,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只有6个人。 主持人: 您刚才说您非常喜欢《三国志》,我不知道这个对您后来从商是不是也有一些帮助,因为《三国志》当中激战的场面、策略非常多。 安崎晓: 这个好像没有,谈起《三国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都是战略家,我觉得思谋战略恐怕对商务是有一定用处的,仅此而已。 主持人: 听说您最后选择小松集团来工作,好像也是出于中国的原因,是吗? 安崎晓: 以某种方式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贸易,这是我一直的夙愿。比如说铁矿、化学、文学、建材等等,进入小松是一个偶然,我相信,小松必将成为对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公司,我一直抱有这个期待。 主持人: 我不知道您对中国这种特殊的情感或者是一种情结,会不会在您和中国投资交往的过程当中影响到您的判断或者选择? 安崎晓: 进入公司之后,前10年可以说跟中国完全没有关系,10年之后才开始从事跟中国有关的工作。到了总经理之后,了解中国是我的长处,但是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出错误,所以我也经常听从中国专家的一些意见来作出判断。 主持人: 刚才我问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听说小松集团进入中国已经有40多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挣过一分钱,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 安崎晓: 在50年代,我们一直从日本向中国出口设备,进入70年代以后,技术交流开始,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到90年代以后,我们与中国进行合作,现在在中国国内有三个合资公司。在各个阶段,我有以下的观察,在中国搞生意的时候,想赚钱肯定是要失败的,必须要有长远的观点,长远来看肯定不会损失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不可能一次挣到很多钱的,应该有这种观点。 主持人: 您觉得这个长远的观点究竟有多长?大概需要多少年? 安崎晓: 我从95年开始就做总经理,还不很长。我是这样考虑的,日本当中有许多像小松一样,与中国有很深关系的公司,所以必须要有长久的眼光来考虑,也就是该树立“百年之计”。不能以一年两年的成功和失败来判断,要是这样判断肯定会失败,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构想,我觉得这恐怕是必须的。 主持人: 我想知道这种信心是建立在中国的市场上呢,还是建立在小松自身的实力之上? 安崎晓: 当然我觉得回答Yes可能更好一些,我坚信中国今后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尤其是公共建设,需要大量的建材、建筑机械,中国与日本在互补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商机,尽管进行起来或许有些困难。小松的很多社员、职员对中国也有着特殊的关心,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所以我们打算把小松的事业做成日本和中国都有利的事业,不只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用世界现在通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双赢,所以必须要取得小松跟中国的共同发展。当然,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今后的几年之中,我想要多少挣一些钱了。 主持人: 看来现场的观众对您说的这句话也是很有信心,所以他们报以掌声。我们都知道,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不是太可能出现迅速致富的奇迹。那么小松集团通过70多年的努力,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机械制造公司,从您38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来看,是不是一步一步,走得也非常艰难? 安崎晓: 正如你所说,至今的机遇都是些零散性的。比如说工厂、机械工厂等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机会,但是我们就像爬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地培养人才,开发技术,然后再开拓市场,逐步取得发展。所以尽管发展的速度或许慢一些,但是它的内容却非常充实。所以我们对机械工厂的建设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自信。 主持人: 刚才我也是经常说到小松集团是世界上第二大机械制造公司,世界上第一大是卡特比勒,可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比较熟悉。一直小松集团处于第二位,您觉得小松集团什么时候能翻身成为第一位呢? 安崎晓: 我从进公司之时,卡特比勒就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日本60年代初有资本自由化的潮流,卡特比勒和三菱重工业进行了合资,可以说当时已经在日本市场占据第一位,我们当时有一种非常受压迫的感觉。在我的记忆当中,可以说是1:7的比例,换句话说,它是我们的8倍。尽管我们规模很小,但是我们的技术是自己的,在品质上绝对不能输给别人。我进公司的时候,公司产品的质量还很差,在我进公司之时,我们拼命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独有的技术之后,结果小松的产品不仅在日本站住了脚,还走向了世界。这样一来,我们通过技术走出了日本的国界。 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很尊敬卡特比勒,长期以来,我们进行着一种很好的竞争关系。大家都非常尊重客户,双方都是很优秀的公司。我们不甘落后,并不是模仿卡特比勒,而是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现在总算追上了卡特比勒一半的规模,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努力。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竞争是进步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我们的出现,卡特比勒恐怕还是优哉游哉地安于现状,他们也如此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大前辈,大师兄,所以我们才能够不断努力,不断与它竞争,竞争是进步的源泉。所以我认为竞争促成了发展,对双方都有利。 主持人: 我想可能小松集团和卡特比勒公司之间的竞争已持续几十年了,其中肯定发生过特别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在采访您之前,我有一个朋友就说,小松集团和卡特比勒在争夺西伯利亚市场的时候,有一场非常精彩的争斗,一定要让您在这里给我们讲一讲。 安崎晓: 关于西伯利亚开发是这样的,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参加到这当中来。战前战中卡特比勒有5000台推土机进入西伯利亚,我们当时的占有量却是零,以零对5000台的起点出发,当时苏联对我们非常谨慎,因为西伯利亚冬天很冷,他们怕我们的技术在寒冷的地方寿命会短。虽然经过一个冬季的试验已经达标,但他们认为一个冬季不能说明问题,至少要两年进行实验。我们一开始尽管失败,但是比如说零下60度,在零下60度左右的非常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而且还要让它挖掘冻土,进行矿山开发,我们不断进行这样的实验,我们的技术最后总算取得了苏联的信任,而开始不是5000台,却只是5台,下一回提到30台,到100台,我们都费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坚决不放弃,不断努力。 但是日本也有有利的地方,就是日本和西伯利亚的距离非常近。日本的工程师使命感非常强,所以即使是非常冷的冬天也飞到西伯利亚去进行技术辅导,进行技术相关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地方,能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会赢得胜利。这样飞来飞去,最后追赶到5000台。可以说总共费了25年的时间,后来卡特比勒又从5000继续上升,可以说卡特比勒和小松在西伯利亚都得到了承认。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里,如何才能创造利润,如何才能取得发展,我相信,在西伯利亚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今后也会发生。 主持人: 我觉得可能大家刚才从您的一番话当中也都体会到了日本公司的一种韧劲,您觉得这是日本公司的一种企业精神、一种特点吗? 安崎晓: 可是我认为最近日本人的忍耐力恐怕已经输给中国人了。 主持人: 为什么呢?此话怎讲? 安崎晓: 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变得奢侈起来的同时,精神却变得柔弱了,在我小时候,日本究竟付出多少努力?在这一问题,虽然不能完全回答成NO,但亦不能简单地说成Yes。 主持人: 说到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问题,有的人这么说,日本的产品现在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您觉得可不可以这样说? 安崎晓: 我相信今后日本的产品质量好坏或者竞争能力强弱等,不能这样泛泛而论。在日本国内,比如说小松强,另外的公司不行等等。现在已经是各自的市场经济,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构成自己的商品和公司。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中,比如说我们的建筑机械,比如说冲压机等等,对它的耐久性,信赖性是非常重视的。我觉得不能用最初的价格来判决胜负,或者比如说旧的机器5年之后是否能够再用。二手车的销售价格等等,长期的品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只有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的公司,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公司在中国发展,小松非常希望能够成为领袖中的一员,因为情况跟各个公司是不一样的,希望能够得到理解。 主持人: 您觉得小松公司的优势在哪儿? 安崎晓: 我们有长久的经验,不仅是在中国,比如说60年代之后,我们和卡特比勒是1:7、1:8的比例,在这种严酷的市场全球化情况下,我们的员工都知道什么是竞争。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以及印尼,澳大利亚,我们是在全世界开展工作,所以虽然是日本企业,但不能拘泥于日本人的想法或日本方式,我们必须逐渐吸收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好的经验,所以小松必须有开放式的经验,另外小松一直有着扎扎实实做工作的传统。比如说一下子可以扩展10倍的计算机设备以及他们的发展方式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讲究合作,大家一起努力,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优势,重视共同努力的公司必须将这一优势表现到其产品及公司的信誉中,所以我认为这将是我们的长远优势所在。 主持人: 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经理,那现在中国也有很多的企业希望能够走出世界,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安崎晓: 当然了,业主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机械工程,尤其是大规模的,我目前还不太清楚,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质量,然后就是市场和客户,这是两个关键概念。中国的企业在机械业界要想取得生存的话,就不能靠卖方市场,不能只是光给别人提供产品,当然了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此我也有所了解。 但是目前还有一些人仍没能认识到客户就是皇帝,顾客对于市场来说才是上帝。皇帝不是上帝,上帝的话必须百分之百地听从,皇帝的话也有不正确之时,因此有错误时,作为厂家应该去考虑这一问题,把顾客作为皇帝去开发市场。但是只靠价格来取得市场,也将会发生问题。绝对不能忘记质量,这是我对中国机械业界同行的一些忠告。不要光是嘴皮子上这样说,而是必须真正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在真正意义上把中国的客户当做皇帝来对待,贯彻品质为第一的精神,中国的企业应该将此视作自己的优势。 我们在山东济宁有合资企业,他们在这两个方面正进行努力。当然,我们小松希望中国的合资工厂能购进零件进行生产并出口产品到海外市场,以此来扩大小松的影响。 主持人: 我想在今天谈话结束之前,您作为一位中国通,能不能以您的观点,您的观察来给我们描绘一下,你眼睛当中中国未来的50年会是什么样子。 安崎晓: 我不敢说是中国通,但是坦率地说,结果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从可能性角度来说,人均国民收入在上涨的过程当中。在目前,中国强调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用人数来除所得出的指数,而在50年之后个人所得将会有巨大的上涨,不仅是用除来算,而是用乘来算,中国人口众多,也就是说有许多中国人正在努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来取得成就,中国的发展也必将对世界发生重要的作用,如果以50年为时间考虑问题的话,国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社会。 为此,中国也会作出努力,日本当然也会作出努力,我们民间的公司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话,也就是必须取得双赢的这种效果。一方利用另一方的关系,将来的世界是不通用的,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希望小松公司,还有您在中国的梦想都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前景将超乎大多数人最初的预想,也许在会后的几年英文仍然能够占据互联网无形传媒的制高点,但是中文所具有的优势,将越来越强大并最终取代英文的霸主地位。 尼古拉·尼葛罗庞蒂 搜狐期待与名界同仁共创互联网更辉煌的明天! 张朝阳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