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亚洲勾销掉
10月2日德国《经济周刊》刊登题为《勇敢的猎手》的文章。该文认为,投资者看好东南亚前景,但需警惕中短期股市动荡。文章认为,东南亚经历的是一场“典型的国际收支危机”,但随着货币的贬值,东南亚的出口将可能在几个月后大幅上升。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塞韦里诺所说的,“不要把亚洲勾销掉”,这个地区“处于处理好目前动荡的良好状态”;文章还认为,在中短期内,东南亚各国仍会发生调整危机,各国经济的恢复速度也将大不相同。
亚洲如何走出风暴
10月4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环球投资研究顾问公司Independent
Strategy的董事经理戴维。罗奇的专栏评论文章:
亚洲风暴还在刮,货币一天比一天疲弱,股票市场毫无生气,通货膨胀开始上升,利率在历来的最高水平。在泰国──这乱七八糟局面的根源地,你找不到有什么迹象显示那些从政者已达致了共同立场,将采取一致的行动。虽然泰国最近通过了一份修宪草案,表示希望结束“金权政治”,这并不表示问题已经解决。真正的关键考验时刻,是在泰国政府尝试推行国际货币基金的严厉政策,并且必须承认它所承诺的无痛苦调整是个谎言的时候。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泰国正面对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内外两面债务危机,而曼谷缺乏具有这方面训练的官员,以及一党当政的政治架构,来应付这个问题。要清理泰国经济问题的无用资产和无法赎回的负债,泰国的生活水准得下跌20%至25%。国内生产总值将一连两年减缩,而且巨额的财富将付诸流水。就目前的区域危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泰国的这场恶梦更糟的了。东亚的危机主要关系到庞大的对外赤字以及回报差的资产。如果资产是具生产性,而且能赚取足够的回报,至少还能吸引到外国资金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这将由制造适当的出口,国内债务将缩小并同时由企业盈利来弥补。但是在绝大部分的东亚,这并没有发生。那些被外来危机所打击的国家的政府──菲律宾和印尼,将尝试实施结合了制造更多财政盈余和高利率的政策,以稳定它们的货币,并吸引新的外资,它们也应该开始开放它们的经济,使它们更具出口竞争力。如果他们这样做,经济的发展,没有生产性的资产和金融市场,都会面对相当激烈的整顿。但是给予投资者的正常回报,以及更能持续的经济增长,将是最终的奖励和酬报。在两年内,这些国家可重新享有“经济老虎”的地位。像韩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因为国内的资产泡沫主要是由它们自已的银行融资,所以它们会受到诱导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它们很可能会采取低利率政策,尝试通过适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来维持经济增长,虽然这和它们所公开宣布的是相反的,它们也有可能尝试通过保护主义措施来限制进口,以控制不断扩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这样的结果将是一个较没有竞争力的国内和出口经济。它们将找不到为净化目前经济所不能或缺的一剂泻药。它们的货币将保持疲弱,它们的经济衰退将持续更久,资产回报将维持在低水平,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将不会轻易回来。因此,股票市场的估值预料将长久被调低。另外,在地狱里还有特别的一层,是给那些不论对外和对内都面对资本危机的国家而设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泰国是唯一肯定在那里受苦的国家──虽然错误的政策最终也可能把印尼、菲律宾、甚至是马来西亚都推到里头。一旦来到这个绝境,政府就将深陷其中而难以超生了,一方面它们尝试通过高利率吸引能带来一线生机的外国资本,以稳定它们的货币;另一方面,它们要印更多钞票来解救它们的国内金融业。这两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无法兼得而只能取其一。而泰国官员和政治家所头痛的就是应该怎么取舍。
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丝不苛和富有洞察力的法官
10月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亚洲货币危机的教训》的文章,该文作者约翰·格林伍德是旧金山LGT资产管理公司总经济师,他于1983年设计了港元与美元的挂钩。文章认为,一个国家不论是选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都能够成功,重要的是,一国一旦作出选择,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奉行这种政策。其原因是,中央银行具备两种货币工具:它们可以干预的要么是外汇市场,要么是国内货币市场。但是,两种工具兼而用之却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东南亚从中应当领教的是,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政策来说,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一丝不苛和富有洞察力的法官,它们所寻求的是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投资。从较长时期来看,最重要的是,东南亚地区需要与其各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相一致的货币政策。
揭开亚洲经济新角逐的帷幕
10月14日日本《产经新闻》刊登千叶商科大学校长加藤宽的文章,题为《亚洲经济开始新的角逐》。加藤宽认为,东南亚危机揭开了亚洲经济进行新角逐的帷幕。他指出,这场危机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投机者引起的,而是起因于没有及时制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他还说,在这场新的竞争中,只有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金融改革形势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
东南亚将迎来新增长期
10月14日法国《青年非洲》周刊一期刊登题为《亚洲虎受伤了》的文章。文章认为,亚洲“虎”能够克服危机。对东南亚货币危机,有人将责任归咎于国际投机者的投机行为,有人则认为这是一场结构性危机,它标志着“亚洲奇迹的结束”。实际上,东南亚发生的并不是单纯的货币危机,它们是由各种病因共同造成的。即使美元与各国货币的比价保持不变,它们的经济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今后人们或许不会再提什么“奇迹”,但“亚洲模式”还是可以提的。在经过经济调整后,东南亚国家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期。
日本模式在东南亚碰壁
10月1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日本的增长模式在亚洲碰壁》的文章。该文认为,日本限制债券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不适用于亚洲。文章认为,日本模式不鼓励发展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主张把积蓄存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采用这种模式的亚洲各国严重依赖外国资本,这就是造成危机的原因。因此,现在亚洲的风险就是,没有出现基础稳定的和长期增长的健康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亚洲许多国家在把金钱引向资本市场方面是落后的。文章指出,其补救办法是放宽限制,发展债券市场。
“有益的危机”
10月17日德国《时代》周报刊登对世界银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访谈录,题为《“有益的危机”》。斯蒂格利茨认为,应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监管作用。他说,传统的看法是,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几乎是自动地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人们发现: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他还指出,要避免东南亚危机重演,应建立一种不受政治影响的金融制度,因为良好的金融机构是筹集储蓄和将储蓄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关键。
钉住汇率制度已告终结
10月21日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货币联盟:帮助小国制定健康政策的一条途径》的文章。该文认为,东南亚货币危机表明钉住汇率制度已告终结。事实证明,这种汇率制度在投机活动的侵扰下一再显出其固有的不稳定性。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政策顾问艾肯格林认为,一个国家把其货币与另一国货币随意挂钩的作法是时代错误。现在,各国必须在两个极端中作出选择,要么和其它国家统一货币,要么让货币自由浮动。汇率自由浮动使汇率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进行调整,而货币联盟能够消除汇率波动所造成的不稳定性。但哪一条路都不是万灵药。
亚洲大陆为十年的梦想付出了代价
10月24日法国《解放报》记者罗曼·弗朗克兰采访亚洲经济问题专家、《从革命到改革的中国》一书作者迪亚娜·奥什赖什。迪亚娜·奥什赖什认为,亚洲经历的这场金融危机要比1987年华尔街的金融崩溃严重得多,因为这场危机看上去是“难以控制的”。
解放报》记者问:为什么您对此持悲观态度?
迪亚那·奥什赖什答:为制止这场危机而采取的措施看来没有起作用。我担心的是他们不能制止这场危机,因为这不是经济机制的问题,而是政治、经济和利益几种力量混搅在一起的问题,没有谁能同时把所有这些力量都控制住。
问:这场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日本吗?
答:日本银行现在处在了第一线。日本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者或直接投资者损失了很多资金。由于日本货币贬值的幅度在30 —50%,所以日本获得的日元利润也减少了40%。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加剧了已持续了六七年的日本银行危机。
问:这场危机是从泰国开始的,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危机呢?
答: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使泰国身受其害:它的经济发展靠的是日本各公司进行的投资,而日本公司投资的唯一目的是出口它们的廉价产品。这样做是不能使泰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实现平衡的。
问:由于对亚洲情有独钟,人们纷纷把资本投向这里,而这种对亚洲的迷恋是否可以说是一件有毒的礼物?
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从1990年开始,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从而导致形成了一种投机性气泡,但今年夏天,由于泰国铢贬值,这个气泡破了。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泰国债务增加了四倍。这太吓人了。人们并没有利用如此大量的资本来建设工厂,而是把它们投到了投机活动最活跃的部门,比如不动产业。这些资本的大量涌入破坏了银行系统的平衡,就像8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情况那样。
问:为什么这场危机会蔓延开来?我们可以说这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吗?
答:可以这么说。这场危机已经扩展到了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今后可能会蔓延到新加坡和香港。这场危机正在向台湾和韩国蔓延。这场危机之所以蔓延并不是因为国际资本恐慌,而是因为各金融市场突然意识到,在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里,存在着不平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系统始终都是脆弱的、不那么严密的。这就造成了资本的流失。其中很大一部分资本最初是流到了香港,现在香港的金融情况也在下滑。十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总是想着它们有能力很快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而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为它们这十年来的梦想付出代价。
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10月24日秘鲁《商报》发表题为“龙的效应的结果”文章言:
由于香港股市暴跌和主要股市行情依然下滑,最终,从1994年起就一直促使资本市场投机的一种黑色泡沫破灭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呢?专家认为,教训是多方面的:第一、在经济一金融上,如今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第二、所谓资本主义新的“黄金时代”是多么地脆弱。第三、股票或有价证券的投机如此猖獗,使股市已变成了风险极高的交易市场。第四、政策上的不稳定会给市场带来不祥之兆。第五、日本仍无力拯救亚洲的经济危机和领导那里的经济稳定。
对于拉丁美洲,同样也需要汲取教训:继续执行把国市“钉死”于美元的政策将会冒很大的风险;不能够偏离这种模式 ——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同时必须降低财政赤字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将外国投资导向生产领域,不要信赖那些“候鸟美元”;增加国际储备的实际数量;对于实施的某些外债战略亟待重新考虑;对于可能的禁止获得新的国际资本的措施应采取慎重态度。
“这是一场青春期的危机”
10月24日法国《世界报》刊登题为《人们对“新兴国家”的增长模式提出质疑》的文章。文章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场青春期的危机”。文章指出,由于看到连锁传染的危险,投资者已普遍产生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信任危机,人们开始对亚洲、中欧和东欧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高估货币造成了投资者信任转变并使其不再抱有幻想。此前,由于受高收益的吸引,投资者们曾对新兴国家的风险越来越不敏感。流动资金充裕使这些国家无节制地消费,最终制造了让自已垮台的过热。亚洲危机表明,向外资开放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但是冒这种风险还是值得的,条件是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
西方公司对东南亚仍充满希望
10月27日美国《财富》杂志一期刊登题为《为什么东南亚商业活动仍然活跃》的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东南亚的经济出现动荡,西方公司仍对在那里做生意满怀希望。虽然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福特公司等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主体仍然牢牢地扎根于北美和欧洲,但这并不是说东南亚就不重要了。相反,西方公司仍然认为东南亚是它们打进亚洲这块世界上人口最多且市场繁荣的大陆的重要基地,各公司还制定了在该地区拓展业务的庞大计划。
这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
10月28日法国《费加罗报》刊登题为《亚洲:诸“小龙”坐在一座火山上》的文章。该文认为,亚洲货币危机暴露的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文章说,“亚洲货币危机的爆发就像是夏天的一个晴天霹雳”。“一旦把引起错觉的面纱揭去之后,所暴露出来的就不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文章认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问题,这场危机暴露出该地区各种以潜伏方式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场危机将最终导致一场必要的纠偏。正如雅加达的一位外交官所说的,“这次危机最终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把挂钟的时间调准”。
金融市场全球化
10月29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彼得·格里尔文章,题为:股市剧烈动荡反应全球联系紧密。文章说:
本周从波恩到北京发生的股市剧烈动荡反映了20世纪后期的一个基本事实:世界金融与货币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联系紧密。
现代通讯网与交叉投资现在能在一日之内在全球引起经济问题或促进经济发展。投资者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并对它作出了反应。
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客观经济现象已成为各国领导人面临的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力量之一。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股票以及数百万股票持有者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国外事态的变化。但它意味着其它地方的事态变化可能扩大对国内金融趋势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道一琼斯股指的发展趋势如何?如果不出现其它情况,美国股市夏季长时间的牛市看来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秋季股市不稳定的局面。市场分析家认为,美国股市将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稳定下来,大约在7200点到6400点之间。
经济增长受拖累
10月29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艾伦·弗里德曼发自巴黎的报道,题为“恐慌产生的后果”。文章说:
经济学家们昨天说,世界股市接连下跌对东亚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威胁,而在美国,它可能使消费者暂时失去信心,甚至使经济冷却下来。但在欧洲,它对公司利润和经济的增长只有轻微的影响。10月28日,世界最大的股票经纪人美林公司宣布,鉴于本周股市的情况,它已“大大降低”对亚洲经济增长的预测,并且预测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增长率也会“稍有下降”。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28日在电台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相信,华尔街的剧烈波动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大约l/4到l/3的美国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股票交易”。与此同时,欧洲炒股者在人口中所占比例要比美国小得多。股市动荡对那些向亚洲最麻烦的地区出口商品的美国和欧洲公司来说的确不是好消息,那些上了《幸福》杂志500家而又在东亚有利益的美国公司的利润率可能要下降5%,欧洲公司的利润率则会降低2.3%。
欧洲可打货币牌
10月29日法国《费加罗报》载题为“解决危机的关键在欧洲”文章言:
金融崩溃并非一定会导致经济衰退。这是政治负责人和经济分析家们从1987年10月的交易所大危机中得出的一大经验。与1929年的那场危机相反,在1987年的交易所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还出现了连续3年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在法国,它的经济增长率曾一度接近4%。现在,从人们发表的所有讲话的字里行间又可以发现对以前那种情况的回忆了。昨天,欧盟委员会的人都强调说,欧洲各国的经济“不会大多地受亚洲股市下跌的影响”。
法国经济形势观测所专家菲利普·西戈涅认为,“欧洲有牌可打。它可以证明欧元可以发挥某种作用。摆脱危机的唯一方式就是推行一种更为温和的货币政策,这最终也能帮助美国,使其不至于强化它自已的政策。这在目前的情况下大为重要”。
关于全球股市动荡的九个问题
10月30日法国《世界报》发表皮埃尔一安托万·德洛梅斯的文章言:
我们可以说这是股市行情暴跌吗?
暴跌这个词通常所指的是在一盘交易中股市价格下跌的幅度高于10%。如果下跌幅度不到10%,那么专家们则更倾向于把这叫做校正。按照这个标准,华尔街股市行情并没有出现暴跌,因为10月27日这一天的道一琼斯股指只下跌了7.18%。而香港股市由于在10月23日这一天下跌了10.4%,10月28日这一天下跌了13.7%,所以可以说是股市行情暴跌,就像圣保罗的情形一样,它在10月28日这一天下跌了14.9%。欧洲各股市也在10月28日这一天出现了股市暴跌的局面。在这一天的午后,巴黎股市先是下跌了近11%,后来又在收盘时上扬,跌幅只有4.27%。
冲击波来自何方?
这场危机源自泰国,因为7月2日这一天,迫于金融市场的压力,泰国政府决定泰国铢与美元脱钩。由于该地区各公司贸易往来的局限性,泰国铢与美元的脱钩就使得其邻国不可避免地要对汇率进行调整。尽管香港经济状况稳固,但在10月初,这场风暴最终还是触及到了香港,由此,这场危机的波及面就发生了变化。
股市价格下跌的情况怎么会蔓延开来呢?
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导致亚洲的这场危机扩展到西方金融市场的原因。这场危机是通过两个渠道蔓延开来的。第一个渠道是经济。投资者所担心的是亚洲这次的货币及股市暴跌是否会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消极影响。第二个渠道是金融。鉴于人们在亚洲股票市场上遭受的损失太大(估计达数千亿法郎),所以各金融市场开始担心银行会不会破产,国际金融体系会不会发生动荡。
什么是逃避投资?
与以往发生的情况相反,黄金价格并没有因这次股市危机而上扬。面对股市行情下跌的情况,投资者们更愿意购买国债,认为国债是一种比股票更可靠的证券。在股市行情景跌的情况下,对个人来说,最可靠的仍然是投资极短期债券。
在股票上始终有气泡呜?
1996年12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揭露了股票市场的“这种不合理的强劲态势”。就在最近,他还强调指出,华尔街股市行情近几年的上涨(从1991年1月到1997年9月,股市行情涨了240%)是“长久不了的”。尽管美国经济状况好,但许多专家认为,股市行情的这种涨势太过头了。欧洲股市的行情不低(在今年的头7个月里,法兰克福的股市行倩上涨了50%)。有些分析家在对这种气泡现象的出现进行解释的时候强调,在欧洲和日本,向投资者提供的投资条件是非常有利的,这里的利率已经被降低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在东京是0.5%,在法兰克福是3%)。照这样说,紧缩货币政策的决定对加剧香港的这场金融危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场金融危机会威胁到经济增长吗?
法国经济部长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法兰西银行行长让一克洛德·特里歇说,这场金融危机对法国的经济增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现实经济与金融环境并不是不可分的。他们认为,亚洲货币和股市行情的暴跌将会使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突然放慢,因而这将会对美国和欧洲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
欧元是否受到了威胁?
欧洲外汇市场已经很好地顶住了股市的冲击:法郎与马克的比价没有受到影响,这就使1999年1月1日实现单一货币欧元的可能性增强了。但如果货币和股市行情暴跌对欧洲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影响,那么,货币联盟的实现就会受到损害。
各国政府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发生股市风潮的情况下,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力图使经纪人和经营者放心。美国、日本及欧洲的政治及经济方面的领导人都力图把这场危机的影响化小,力图表明他们对经济形势的稳定是有信心的。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各国普遍作出的反应就是要使各国的货币政策放灵活一些,要在世界金融体系内注入大量的现金以使这些机构能够继续运作。
这场危机是否已经结束?
尽管华尔街股市及亚欧股市行情已有激烈反弹,但专家们的态度仍然是谨慎的。他们认为,最近几天的冲击已经显露出金融市场现在是脆弱的。那些提出了“气泡现象”理论的人相信,这个气泡迟早会破裂,因为在未来几周里将要在美国发布的那些糟糕的价格指数可能就是向人们发出的这种信号。此外,香港的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
法国人看亚洲金融风暴
亚洲金融市场发生危机,连带西方国家的市场也受到震荡,由此可看出亚洲经济势力的上升,法国人显然对亚洲也更为关注,当地传媒甚至为亚洲经济把脉。从5月份泰国货币汇率自由浮动时起,法国传媒便开始留意亚洲的金融状况,报刊、电视、电台相当详尽报道了有关新闻,分析和评论的文章也不少。与此同时,印尼和马来西亚森林大火,亦成了国际新闻重点。10月下旬,风暴刮到香港,香港股市23日大跌,震波传到欧美,巴黎指数跌去3.4,对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这是很大的跌幅,第二天法国报刊,均以这条新闻作为头条。到了星期一,美国市场更创下跌554点的记录,使到世界各国的市场跟着全面下降。这些事实证明,亚洲金融风暴绝非地区性问题,贸易全球化正在慢慢实现,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的变化,无论好坏,都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西方国家不能完全袖手旁观。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次危机或者能够把坏事变成好事。亚洲的兴起不是一句空话。据专家估计,在香港股市大跌之前,东南亚各国股市已失去大约2000亿美元的价值,这个数字10年前说出来,很多人会吓一跳,那时亚洲的股市尚在萌芽状态,总值加起来,恐怕还达不到此数。由此可见,这10多年,亚洲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财富。况且股市只包括上市公司,未上市公司的价值更大。西方发现亚洲兴起,是从中国开放开始。法国前总统纪斯卡和前总理巴尔1990年前后访问中国,参观深圳经济特区,回来后赞不绝口:“了不起,了不起”。这种感觉近年扩展到东南亚诸国,报刊习惯把中国称为“龙”,其他国家为“虎”,敬佩之情,溢于字面。法国政要之所以会深受冲击,因为从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起,法国经济进入不景气,几经努力,还没有复原;1991年海湾战争又令萧条加深一步,300多万的失业大军,动荡不安的社会气氛,和亚洲的大建设、大和平、大兴旺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不服气,但不能不向事实低头,开始向亚洲靠近。最近几年,亚洲取代了中东石油出产国,成为法国出口的主要目标,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商人,沓纷往访,唯一目的是拉生意,进行商业合作。希拉克总统前两年提出一个口号,“就业问题也要靠亚洲”,他希望取得更多订单,增加法国工厂的开工时数。欧亚峰会虽然由新加坡倡议,但如果早10年前提出,欧洲还未形成这种“现实政治”,成功的可能性可能就很小。至于法国老百姓,他们也能感到亚洲的兴起。70年代,巴黎市面上仅见的亚洲制品,除了手工艺品外,只有香港衬衫、澳门羊毛衣、广告匙扣和一些马来西亚小型收音机。现在,电视、身历声音响系统、傻瓜照相机,全是亚洲的产品,最尖端的电脑,只有中央处理机是美国出产,其余配件几乎全来自亚洲,亚洲设计的音响卡曾有一段时间独霸市场。亚洲产品价廉质劣的说法,再没有几个人相信。每逢大风大浪的时候,专家总是没有统一看法,传媒评论往往南辕北辙,互相矛盾,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一派人认定亚洲奇迹完蛋,比较婉转的说法是“亚洲巨人有一双泥足”,另一些人则拍手叫好,似乎这一跌,亚洲近10年的经济起飞可以一笔抹煞。最莫明其妙的竟然扯到社会福利上去,说这是一个“道德教训”,似乎姑息好逸恶劳、设立“免费午餐”,股灾就不会出现。这是一种“葡萄是酸的”的心理,这些人眼红亚洲的成就。另一派人的看法刚好相反,他们说这是新兴经济的小挫折,不足为虑。1987年全球股灾和后来的墨西哥货币危机,没有导致经济萧条,股市反而从此进入好景,收复失地,繁荣昌盛。他们说,现在是入货的好机会。说话者多是银行家,他们和亚洲基金多少有点关系。亚洲股灾,损失者不限于亚洲人,西方投资基金丢盔弃甲者为数不少,2000余亿美元烟消云散,法国人也占了一部份。评论家各说各话,但在一点上意见一致:亚洲股市给欧美敲响警钟。西方牛市已持续了一段长时间,某些股价升到不合理程度,香港的大跌预报了这里将面临类似的大调整期。法国投资者正在战战兢兢,等候风暴的来临。虽然亚洲各国股市下跌原因不一,但西方居安思危,不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来批评亚洲,证明亚洲已成为举足轻生的经济实体,并且和世界接轨,互为影响。亚洲何去何从? 毋庸置疑,金融风暴是一件坏事,吴作栋总理曾对到访的法国外贸部长表示,这次危机会减慢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1至2%,因此亚洲人自已绝对不能当阿Q,只满足于精神胜利。危机的原因何在?国际投机家兴风作浪是一个原因,但稍为懂得经济理论的人都知道,投机家要有机可乘才能成功,他们比其他人更敏感,是因为他们“不成功,便成仁”。西方经济发展已久,也不时出现漏洞让这些人有机可乘,因此在指责投机家之余,亚洲国家应该深刻检讨原因,不要讳疾忌医,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毛病。法国传媒过去对亚洲不了解,要么把整个亚洲当成大新加坡,富裕乾净;要么像大梦初醒的中国,贫穷肮脏。但最近10多年来往增加,亚洲再也不那么陌生了,法国月刊《挑战》10月号发表一组专题文章,讨论亚洲金融风暴,它以七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认为亚洲面对七大挑战,它的说话有代表性,综合了一些评论的看法,值得亚洲人参考。一、调整:泰国是第一个外资撤出的国家,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也受到影响,尽管马哈蒂尔归咎西方投机家,但要重建国际投资信心,任重道远,日本经济危机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整顿金融机构的工作尚未完成。二、道德化:韩国两个前总统贪污羁狱,其他地区贪污风盛,只有新加坡例外。过去,贪污被认为“不可避免的坏事”,现在证明有碍内部经济发展。消灭贪污需要坚强的政治信念,但亚洲尚缺真正的民主。三、现代化:如何放弃劳动力密集工业,改为发展明日新工业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亚洲,再也没有人愿意重蹈日本的覆辙,制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却在信息、通信等方面一败涂地。四、合作:台湾与中国的海运直航是一个象征。最近的金融风暴证明亚洲各国息息相关,日本带头资助,而中国也表示和诸国同进退。五、改造:中共十五大决定国营企业股份化,其他国家也面临老化工业的更新及转型问题,还有如何把工厂改造为不会环境污染。六、易地生产:日本第一个“出口”工厂到外国生产,然后是台湾和韩国,现在轮到马来西亚,某些国家甚至到欧美设厂。七、维护和平:南中国海几个小岛可能令亚洲燃起战火,而某些国家潜伏内部不稳定因素,例如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东南亚国家的本土居民和华裔的矛盾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亚洲才算真正成熟。
问题不在烹调方法而在厨师
l0月3l日香港《亚洲新闻》周刊刊登一篇对戴维·罗奇的访谈录,题为《温和措施将给亚洲带来更多痛苦》。罗奇于1994年在伦敦成立了从事投资咨询的独立战略研究所。罗奇认为,东南亚走出危机的方法是紧缩财政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系统,放宽对经济的管制。他说,选择严厉措施的国家将会首先走出危机,而选择温和措施的国家从长远来看将遭受更多的痛苦。他说,东南亚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信誉和实施,“问题不在烹调方法,问题在厨师”。
亚洲金融危机将延缓世界经济增长
11月1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文章,题目为:亚洲不断扩大的阴影一一亚洲的金融麻烦可能会造成世界经济下滑吗?文章说:在过去10年里,东亚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大多数新兴经济国家进口都超过出口,所以它们为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烈的刺激,无怪乎人们把全球股市的暴跌归咎于东亚最近的金融动荡。东亚的麻烦真的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的亚洲(不包括日本)占世界产出的23%,但是,这一数字夸大了当前危机对世界其余部分可能造成的影响。若把未沾染亚洲麻烦的中国和印度排除在外,亚洲其余国家和地区仅占世界产出的7.3%,占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4.4%,而这是该地区局势影响富国经济的主要渠道。许多预报者现在预言,1998年泰国将陷入经济衰退。预计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明年可能仅会增长4%到5%,而1996年超过7%。经济增长的放慢又很可能意味着来自世界其余地方的进口减少:美国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销售占其出口的将近1/5,日本高达44%,欧洲则只有7%。然而,要衡量亚洲的经济麻烦对富国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一个更好的方法是计算它们对亚洲的出口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美欧都仅占2%,日本较多,为4.4%。从1990年以来日本出口增长当中几乎有3/4来自对亚洲市场销售额的增加,因此,日本经济所遭受的打击将会最重。以上数字表明,东亚的进口若减少10%,将使美国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0.2个百分点,而将使日本降低0.4个百分点。这是最坏的估计。由于货币贬值,东亚的金融创伤殃及富裕的工业发达国家的另一方式将是该地区的制造商竞争力大增。此外,由于投资过多,该地区的一些工业,比如电视机、化工产品和钢材,生产能力过剩。由此看来,亚洲对富国出口的激增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美国生产厂家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欧洲和日本公司的境况也将改善,因为一年来它们的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也下跌了,尽管不如东亚货币下跌的幅度大。唯一的慰藉是,亚洲对富裕国家的廉价出口将促使后者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水平上。同样,亚洲经济增长的减速将使农矿产品价格下降。如果随着各国减少进口和增加出口,明年对亚洲的经常帐户逆差缩小,则亚洲的经济问题可能会产生恶劣得多的后果。美国的对外逆差肯定会拉大。苏黎世一肯帕投资公司的经济师黑尔说,由于亚洲经济增长放慢和日元贬值,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可能会猛增,从1996年的1910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000亿美元。
解决危机不能靠某个机构提供资金
11月1日法国《世界报》报道了法国国际信息及未来研究中心的热罗姆·斯加尔等四位专家10月30日联合发表的一封公开信,题为《亚洲危机的解决需要时日》。法国专家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由于结构性错乱造成的,解决这场危机将取决于国家调节。他们认为,东南亚危机比墨西哥金融风暴更加复杂,“1995年危机是一个国家在支付短期债务时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现金短缺的问题”,而目前亚洲的危机“是由于私人支付能力出现问题造成的”,它将导致“数百家银行和公司的破产”,因此,这场危机的解决将取决于“国家的调节”,而不能指望“某个机构最后出面提供资金”。
乐观看待美国股市动荡
11月1日美联社纽约电,目前美国股票市场的总值比一周多一点以前减少了5200亿美元。现在,道一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比它8月份达到高峰时下降了800多点,跌幅接近10%。但是,从华尔街到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那些神圣的大厅,经济和股市专家们都说这是大好事。
看法乐观
星期一(10月27日)那天,道一琼斯指数创纪录地下跌了554点,专家中没有一个人对这种狂泻感到特别高兴。但与此同时,他们大多数人也同样希望星期二(10月28日)那天337点的惊人回升不再重演。唐纳森一勒夫金一詹雷特证券公司的首席策划专家埃里克·米勒说:“在一段时间内,在这样一个范围内波动,使人们的情绪平静下来,这是有益的”。股市的激烈动荡在这一周后来的几天内逐渐减弱。由此判断,袭击美国的亚洲飓风为害最烈的时期业已过去,现在退回到海里去了。势的确减弱了。到周末,日交易量依然很大,但却远远低于星期二那天28.3亿股的惊人的换手纪录。此数字比先前的一天换手纪录多出10多亿股。尽管美国经济的前景总的看来仍然是乐观的,要估算这次风暴造成的全部损失,特别是高技术部门连续遭受的打击,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人们认为,东南亚所陷入的经济困境对高技术部门影响最大。这也是好事情,因为它对市场有益处。像许多分析家一样,米勒认为,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一直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它三年来不断创下的纪录虽然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但却不是很现实的。
维持华尔街秩序的人士竭力对最近的局面作出积极的解释,这大概是人们预计得到的。但是,就连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这位负责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人物,看来也对这场大动荡感到高兴,就好像森林管理员向人们解释一场破坏性大火能为种植新树清理出空地一样。
价跌量增
分析家们还要人们记住,过去一年中,道一琼斯指数仍然上升了15%,被许多互助基金奉为样板的标准一蒲耳氏500家公司的股票指数上升了23%以上。星期五(10月31日)那天,道一琼斯指数上升了60.41点,达到7442.08点。这样,一周的下跌点数就是273.33点,跌幅为3.5%左右。标准一蒲耳氏指数在星期五那天上升了10.94点,达到914.62点,从而使一周内损失的点数减少到了27.02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综合指数上升了5131点,达到481.14点,一周的跌幅为14.62%。
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综合指数在星期五那天上升了23.20点,达到1593.61点,一周内下跌了57.31点。美国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星期五上升了4.91点,升至675.i5点,一周下跌了25.43点。到周末时,威尔希尔股票指数为8.865亿美元,比上周末减少了2378亿美元,而一年前的数字为6.842亿美元。威尔希尔指数所表示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的全部股票的市场价值的总额。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周的交易量破了纪录,达到40.2亿股。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的交易量也破了纪录,达到46.5亿股。美国所有证券市场 ——全国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全部包括在内——这一周的交易量为95.7亿股。
“彻底推翻股市牛市论点”?
1l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美国投资者关注亚洲经济动荡对他们利润的影响》的文章。该文指出,人们尚不清楚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会减少美国企业现在引人注目的利润增长。但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看来是引起这次亚洲股市暴跌的一个相当大的因素。迄今为止,香港股市暴跌和亚洲经济动荡并未造成美国企业利润估计值的大幅度降低,但严重动摇了以下观点,即全球性增长 ——在亚洲最突出一创造了一种强劲但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几乎是无限的增长前景,这种观点认为对美国股票作出极高的估价是正确的。香港股市下跌“彻底推翻了牛市论点的基础”。
亚洲货币危机影响在扩大
11月4日法国《世界报》刊登题为《亚洲处于危机之中,欧洲经济增长将放慢》的文章。该文认为,亚洲货币危机的影响在迅速扩大。据估计,相当于世界商品贸易市场的l/4和世界服务业市场的1/5都受到了这次危机的冲击。亚洲的危机将会削减亚洲国家的需求,这将给日本、欧盟和美国的贸易直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进口减少15%,欧洲的损失至少就会使经济增长率下降1/4个百分点,再加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带来的损失,欧洲在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就会降到2.5%。这种结果与美国估计将遭受的损失大体相当。
亚洲金融危机将导致世界性通货紧缩
1l月4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经济学家迈克尔·哈特尼特的文章,题目为:亚洲金融危机将使日本和世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文章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7至1898年可能对日本经济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因为,日本不仅在出口方面要依赖东南亚,而且日本银行对东南亚的融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亚洲需求增长速度放慢可能使日本189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0.5至1个百分点。如果亚洲各国的经济不景气明朗化,那么日本银行就很可能在1998年继续全面实施金融缓和政策。这恐怕也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一个因素。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已经在财政和金融两方面实施了紧缩政策,可以预料,今后的国内需求也将下降。此外,由于竞争力下降,对外需求已出现增长迟缓局面的台湾、香港、韩国等东北亚各国和地区,今后也很可能出现需求减少的倾向。最根本的问题是投资过剩。如果解决投资过剩的问题需要几年时间,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很可能还要进一步下调。生产能力过剩和利率上升导致对设备投资降温,这种降温减少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从而形成使资产价值下降的局面。可以认为,亚洲经济的混乱将对日本及世界经济产生下述影响:
影响对东南亚的出口
如果1998年东盟各国需求下降,那么日本对东盟的出口也将减少。日本8月份对泰国的出口已比前一年同期减少18%,对整个东盟出口的增长速度已开始放慢。如果1998年东盟对日本的原材料出口增加,那么日本可能再度出现贸易盈余缩小的局面。
对东北亚和经合组织各国出口产生影响
东南亚地区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到东北亚地区。日本到香港旅游的人数已比前一年减少48.9%,据说在香港,有的旅馆客房出租率已降至30%。因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要想恢复竞争力,就得仿效东南亚,使货币贬值。如果真实施这种措施,那对日本将是一个打击。因为:第一,亚洲是日本出口的最大市场,占日本出口总量的44%;第二,在向第三国出口方面,如果与日本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东北亚各国提高了竞争力,那么日本半导体产品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就会相对下降。
导致出现世界性通货紧缩局面
1998年,亚洲各国都将寻求利用出口来恢复经济的道路。不仅是亚洲各国,可以说日本、欧洲和中南美洲各国也在寻求这一途径。如果日本的需求缺少生气,那么各国就会到美国寻求出路,美国的进口就会急剧增加。这样一来,美国就会出现贸易赤字扩大,从而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此外,1998年还可能出现全球性产品供给过剩的局面。这将导致全球性通货紧缩局面的出现,同时这也将成为日本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和减少企业收益的原因。
将导致不良债权增加
日本已形成资金流动左右整体经济的经济结构,而且这种情况比以往更加严重。负有外债的亚洲各国都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银行融资的方式来维持经济运转。从银行方面来看,依靠对亚洲各国融资这种方式回流资金,将受到亚洲资产价值下跌的影响。到1996年末止,亚洲接受外国银行的贷款额已高达7519亿美元。其中,美国和德国的融资比率不足10%,而日本银行的融资比率却高达35%。
美日在货币动荡问题上各怀心事
11月5日美国《商业日报》发表记者戈登·普拉特题为“亚洲市场动荡使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的文章,言:分析家们说,亚洲股票市场和货币的动荡使美国进退两难。与此同时,这种动荡有可能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日元疲软已成货币市场的焦点,人们现在对日本金融系统是否健康产生新的忧虑,尤其是在三洋证券公司3日申请法院保护以免受债权人讨债之苦后。
设在康涅狄格州埃塞克斯的外汇分析公司的合伙人戴维·吉尔摩说:“由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慢下来,现在有理由预料日元会贬值”。他接着说,“但是,日元进一步疲软不利于美国”,因为日本将获得出口竞争优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日估计,东南亚经济形势动荡将使日本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至0.3%,明年的下降幅度将超过这个百分比。他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日本为什么在3日同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一起进行干预以支撑印尼盾。
吉尔摩说:“这还说明,日本正努力维护它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他指出,与此同时,美国不愿意给予太多的帮助,因为它担心这会鼓励不良行为。分析家们说,美国不愿意干预亚洲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也许会使人过分注意这个地区而使危机更加严重。
日本11月4日说,今年10月份汽车销售量比一年前下降13%。纽约的德意志银行高级分析家马克·钱德勒说:“这表明经济在第四季度开始时增长势头不足”。
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团结起来?分析家们说,尽管美国不愿意干预,有人很可能提出理由在东南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以便共同捍卫它们的货币。
吉尔摩说:“亚洲国家之间有很大的相互依赖性,随着一国接一国的货币贬值,就有失去大量贸易的危险”。他说,日本现在带头努力建立亚洲稳定基金,以支撑亚洲的货币,但是美国并不赞成这种努力,因为它担心,这会削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他说,解决亚洲问题的办法是不能从外面强加的,无论可用多少外汇储备来进行干预。他说,这场危机有可能拖长,如果泰国难以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计划的话。
日本为何促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会
11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记者贾森·萨普斯福德和戴维·韦塞尔文章,题为:日本力促成立亚洲货币基金会。文章说:
令此间和华盛顿的一些官员感到气馁的是,日本正在力促成立一个能为这个地区摇摇欲坠的经济提供紧急财政援助的亚洲基金会,尽管它的领导人在如何使用基金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一些日本官员担心,这个国家在如何让这个基金会发挥作用方面犹豫不决,表明了东京缺乏显示自已在全球居领导地位的能力。美国以及历来对日本保持警惕的一些亚洲官员怀疑,东京是在利用这一建议,试图重申自已在亚洲的支配地位。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希望成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会感到担心。
日本官员首次提出“亚洲货币基金会”的想法是在西方七国集团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也是在亚洲今年来势凶猛的金融动荡期间。这种持续动荡 ——包括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下跌、银行系统垮台一一使得日本关于设立基金会的建议成了在马尼拉召开的地区财务官员会议的议事日程上最重要的事项。
会上争论的问题是,这个基金会(一个由地区各国分担几十亿美元资金的联合基金会)是否应该制订为成员国提供救援的条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反对新基金会具有这种独立性,称这会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和它规定的条件。但是一些亚洲领导人怀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美国财政部之间有一种他们认为存在的关系,担心这个地区的金融危机将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日本是这个地区最富的国家,它可能会为这个基金会提供最大份额的资金。日本官员对这个问题意见也不一:他们既担心这可能会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又不愿得罪亚洲邻国。日本官员表示,不能采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援助条件的紧缩财政措施的国家是不应该得到贷款的。东京的许多人现在声称,他们几乎别无选择,只有将这个基金会的领导权转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陷入瘫痪状态:怎么办?
11月10日美国《商业周刊》刊载文章言:
整个情况恶化得十分迅速。东亚“奇迹”理应持续数十年,并把世界经济推向新水平。然而,几个月来亚洲股票和货币市场一直暴跌。
东亚如何处置这场危机,很可能会决定“奇迹”是否会就此结束。如果各国政府采取强制性行动一一大幅度削减政府为笼络民心而上的项目的拨款、清理充满丑闻的银行系统、刺激国内消费而不仅仅是出口、迫使失去竞争力的制造业厂家合并或破产,那么这个地区在两三年时间里将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那时,亚洲将能再次发挥它的长处一一高储蓄率、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低工资、咄咄逼人的企业家阶层。但是,要清理就要付出代价。这个地区银行坏帐已达1亿美元之巨,金融系统的资本重组将意味着提高税收、紧缩银根和增速放慢。
问题在于,东亚是否能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如果领导人只进行表面的改革,听任结构方面的缺陷发展下去而不予纠正,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戈德曼一萨克斯公司估计,对金融机构的清理可能需花七八年时间。此外,亚洲将像日本一样,可能渐渐陷入旷日持久的停滞状态。日本自从其泡沫经济于1990年破灭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它的根本性问题。亚洲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又一个呆滞地区吗?如果不发生急剧变革,这是可能的。
更加惊人的是,甚至在货币动荡发生几个月之后,东南亚的领导人似乎还没有认识到他们脚下的土地已发生变化。事实是,亚洲的大部分国家依然不愿意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也不愿意暴露它们无限度荒唐开支的情况。这个问题由于一个亚洲所特有的障碍而加剧了。从南韩到马来西亚,政界和商界首脑都拿他们的威望当赌注,押在他们能持续不断地保持高增长率这个信念上。如果后退一步,那将被认为是极其丢人的。
在这个方面,亚洲的境况比墨西哥1995年时的境况还糟。墨西哥对它的比索危机采取的对策,是平衡预算和迫使工商业部门合并。拿墨西哥的情况与泰国的情况比较,可以看出亚洲危机才刚刚开始。
如果中国 ——这个地区最后的重大希望所在一一经济开始衰退,这个地区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普遍的看法是,由于出口部门的兴旺发展,拥有大约1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令人羡慕的高达40%的储蓄率,中国将继续以8%的速度健康发展。
这个地区的政治家和企业界巨头可能依然认为,他们遇到的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出的最为明确的信息是,东南亚已进入一个痛苦的新时代。
灾难将局限在东南亚国家
11月12日伦敦经济学院经济预测中心的研究员阿利斯泰尔·巴尔说:亚洲垮掉,但是排除了全球末日到来的可能性。他说,韩国顶住亚洲市场灾难的能力是防止出现全球市场危机的关键。在亚洲大部分国家处于危机第一线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增长注定要放慢,预料美国和欧洲都会受影响。
由于美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受影响,华尔街股市可能进一步下滑,日元可能失去其稳固的基础。尤其是韩元贬值可能对亚洲地区的货币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吞噬日本的金融系统。在出现世界末日的情况下,这场危机可能失控,像滚雪球那样扩展到包括拉美、美国和西欧的每个市场。蔓延的风险在过去几周内增加了,但是危机大概会局限在亚洲,并以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为主要受害者。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会下降,货币也会受影响,但是相对来说日本将不受损失。
被看作是通往拉美门户的巴西以及美国看来都不可能卷进去。分析家说,巴西本周公布的一揽子财政计划会保护巴西不会受到资本大量外流的影响。但是巴西股市今天已下跌。亚洲的通货紧缩和美国出口减少会使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贷币政策不那么严格。
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况,危机可能扩大。巴尔说:“危机越继续发展就越有蔓延的风险。基础广泛的亚洲危机如果扩大到韩国和中国就足以使日本经济停止增长。这会反馈到金融界,从而出现银行倒闭的可怕前景”。
首先受影响的将是韩国,韩元对美元今年已下跌约17%。韩元的贬值可能引起整个地区的货币竟相贬值。中国到目前为止由于其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而未受到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化。布思说,一旦在巴西和俄罗斯有巨额投资的韩国因负债累累开始摇摇欲坠,那么腐烂可能会迅速蔓延到全球。
瑞士信贷银行的乔纳森·霍夫曼说:“那时的问题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了。他们能再次提供紧急救援吗?他们会冒道义风险吗?”霍夫曼说,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就可能造成这种可怕情况。日本对这个地区的巨额出口如果下跌就会使日本的股票价格指数进一步下跌,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就会上扬,危及日本的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将在1999年出现衰退。欧盟也可能卷进来,在实现单一货币之前的这段时间如果增长放慢则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亚洲金融风暴把全球搞得混乱不堪
11月12日法国《快报》周刊发表让一皮埃尔·德拉罗克文章,题为“关于股市行情暴跌的5个问题”。文章说:
从香港刮来的、把全球所有股市搞得混乱不堪的金融风暴还远没有结束。
评论家们在乐观主义和极端悲观主义之间摇摆不定,因为他们还拿不准,这是技术上的校正呢,还是全球金融“气泡”令人不安地破灭;是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呢还是衰退。而且这一次也像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过去之后的情况那样,储户又一次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金融市场是否稳定下来了?
现在还没有什么情况可以使人认为金融市场已经稳定下来了。因此各股市的行情还会继续升升降降,直到12月末。但不能因此就说我们将会经历像10月份最后一周震撼华尔街股市的那种大变化。绝不会!如果说形势稳定之前还会出现一些起伏,这是因为国际上那些大的投资者对自已的投资将会继续进行调整:大量的资本将会从地球的这一点向另一点转移,从股票市场转向债券市场。逐步稳定的过程对所有西方股市都是有益的。
面对亚洲危机,各国政府及财长们是否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措施?
从危机一开始,各国领导人就行动起来了。克林顿赶紧抚慰他的同胞,强调美国经济是有实力的。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则要求金融市场的经营者们放心。
几个月来,格林斯潘一直认为,人们对美国股市行情估计过高了,因为10年里,道一琼斯指数增加了5倍。他以及很多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都认为,最近的校正是有益的。它可以将金融气泡打破,但又不会使世界经济处于危险境地。
尽管如此,但亚洲金融危机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个实质性问题仍然存在。奇怪的是人们有这样一个印象:每位领导人都是在他所在的那个地方进行干预的,他们事先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国际协调。在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期间,联邦储备委员会发挥了消防队的作用,与墨西哥危机不同的是,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似乎还没有哪个机构能像联邦储备委员会那样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出口尽管在该地区的出口中占40%的份额,但由于一场增长危机使它的实力受到削弱,所以它在亚洲这场危机中也未能发挥作用。更令人担心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来难以通盘解决亚洲的这场货币危机。对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香港的财政困难,该机构是分别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的,可它没有想到这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国家还被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所困扰。法国的金融问题专家克里斯蒂昂·德布瓦西厄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平息金融市场(它们对港元的脆弱性感到担心)动荡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共产党中国要保证港元不出问题”。
亚洲危机会对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吗?
毫无疑问会产生影响。但在东南亚的衰退对西方经济造成影响之前,它首先有可能对东欧和拉美各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一是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疑虑极大,二是贷款利率大幅提高。
有些专家认为,亚洲各国以及其它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有可能对美国的出口造成极大影响。在让·博尔热克斯看来,最糟糕的是这场危机可能使美国持续6年的经济增长中止。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经济软弱无力的复苏也会突然停止。
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赞成这种灾难性的描绘。在一些专家们看来,这场冲击可能对美国有利。6年来经济一直持续增长的美国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威胁。为了对付这种情况,联邦储备委员会可能要再次提高利率。亚洲股市行情暴跌则“自然而然”使美国这台机器的运转速度减慢了,并使利率的上涨得以避免。
另一个好处是:美元不会随着亚洲股市暴跌而飞涨。如果美元升值幅度太大,那么,德国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利率,以免马克贬值,而这对欧洲经济是有损害的。
法国是否能在1998年使经济增长率达到3%?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现在是极力淡化亚洲危机对法国经济的影响。然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的目标看来是越来越难以保住了。明年,法国向亚洲的出口可能要减少,减少的幅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2%。如果美元对法郎的汇价仍在1美元兑6法郎以下(这是政府对1998年的预测),那么,出口情况还会更糟。在德国,这场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是1998年的经济增长将减少0.4%。而对我们的第一贸易伙伴的打击也始终会对我们间接地造成打击。
储户们怎么办?
在股票方面投资很多的个人没有其它办法,只能等着好日子来临。相反,那些拥有大量现金的人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购进那些倒闭公司的证券,或者购买一些可靠的证券。
在股市上,一个重要的字眼是注重质量,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这个原则从这场金融风暴一开始就得到了证实。许多投资者涌向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在法国,国家债券也是大受欢迎的。
亚洲“光荣时代结束了”
11月14日香港《亚洲新闻》周刊一期刊登对着名全球资本市场战略家尼克·奈特的访谈录,题为《“光荣时代结束了”》。奈持认为,近几个月全球股市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从现在起,消息不会再这样好了,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盈利增加和通货膨胀等方面。市场将逐步进行自我纠正,其方法可能不是崩溃,而是几次大幅度下跌。与过去12个月相比,股市动荡会严重得多,尤其是在亚洲赚不了很多钱,因为亚洲的光荣时代结束了。
成长中的烦恼
11月14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威廉·麦克多诺认为,有关风暴已接近结束,亚洲及南美地区的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他认为强健的美元会有助美国控制通胀,故亚洲区货币贬值对美国影响轻微。汇控行政总裁庞约翰认为,亚洲汇市及股市的波动是短暂的调整,当有关的调整完结后将会恢复经济增长,部分亚洲国家正经历成长中的烦恼,惟亚洲区整体的基础仍然强健,故经过今次的调整后,区内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他表示,亚洲区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增长,短暂逆转的情况是难以避免。他并指出,亚洲地区的储蓄率高达三至四成,不少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储蓄率亦不及其一半,从亚洲的经历吸取的教训只需要增加教育水平,其次就是自由贸易。
亚洲经济危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11月15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认为如果亚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不能治愈本国患病的银行,那么经济危机及其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可能变得更严重。文章说,人们普遍把三年前的墨西哥经济危机称作21世纪的第一次金融危机,根据类似的定义,2l世纪在金融方面已有了第二个受害者:亚洲。在东亚出现故障的时候,人们越来越看清1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已令人吃惊地掩盖了银行的混乱做法。但是银行一直越来越容易受到不利情况的影响,而最近几个月所发生的情况正是如此。据估计,东亚一些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现在占贷款总额的10%至20%,而美国这样的贷款只占1%。这个估计数可能提高。现在韩国和东亚地区其它国家的危险是增长放慢、银行倒闭和贷款期缩短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引起短而浅的衰退,而且还会引起深而长的衰退。避免这种衰退的关键是立即注意这个地区的银行状况。
内部引起的危机
大部分金融混乱都是亚洲人自已造成的,在韩国比任何别的地方看得更清楚。多年来政府一直把银行看作国家工业政策的工具,命令银行向没有信誉的公司和工业部门提供贷款。这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东亚一些银行是怎么落到这种地步的?回答是,过多的银行犯了同样的基本错误。首先,这些银行认为汇率稳定是当然的,没有考虑一一因而没有防范一一货币贬值的可能性。银行家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在房地产方面轻率放款。他们深信办公楼、饭店和豪华住宅的需求会继续高涨,于是把钱投在宏伟的建筑工程项目上。但是也许最重要的错误是由傲慢和缺乏经验混合在一起而引起的。银行家相信经济迅速增长永远能帮助他们不致犯放款方面的错误,可是他们没有考察他们所承担的金融风险。该受责怪的不仅是银行家。除了少数值得赞扬的如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例外以外,管理人员没有制止银行家的坏习惯。
从拉美吸取的教训
银行业向外国人开放,墨西哥银行系统有1/5以上现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相比之下,亚洲的银行市场仍受到高度保护。鼓励合并。拉美政府迅速采取行动 ——诚然是在国际压力下——关闭了最差的银行。但是拉美政府还必须找折中办法,因为关闭太多的银行会有破坏信心的危险。加紧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智利,在监督银行方面亲身实践的做法已把金融部门从不成功的实例变成有实力的典型。“改进会计核算和披露方法。墨西哥已规定各银行采用美国的会计核算标准。阿根廷也实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其中一个是要求银行为高利率贷款留出更多的储备金。切断银行家和政治的联系。在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把银行放在专业人员手中,并且更严格地实施反贪污法,因而已做到了这一点。
东亚会吸取这些教训吗?
在某些方面,东亚地区面临的任务比拉美几年前的任务容易一些。一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可能高得令人担忧,但是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通货膨胀率也比拉美低得多。东亚的银行会继续得益于该地区的高储蓄率。但是在一个重要的方面,亚洲的病比拉美过去的病难治,拉美有强有力的美国作为采购国和赞助国 ——一旦这个地区的货币贬值,就采购这个地区的出口产品,并用直接和间接手段加快提供财政援助。大多数评论家仍然认为,亚洲的经济危机只会引起这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放慢,而不会引起更坏的结果。但是不应排除出现更坏结果一一坏得足以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可能性。如果这个地区的政府迅速采取明智行动,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全球化和信息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11月17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该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文章言:由全球化和信息化构成的新经济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从一些基本定义开始。新经济并不意味着下列概念:通货膨胀消亡;我们永远不会再出现衰退,经济周期已经不复存在;股票市场注定永远上升;亚洲金融风暴不会影响美国。我们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已广泛存在数年的两种趋势。第一是商业的全球化。简言之,资本主义在全球不胫而走 ——即便资本主义没有盛行开来,至少市场力量、更加自由的贸易和普遍的解除管制开始出现。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大超过以前。20年前,进出口占我们经济的17%,今天已占25%。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它就在我们身边一一传真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调制解调器、因特网。数据技术在我们眼前不断创造出新公司和新产业。统计资料会让你吃惊:单在硅谷一个地方,每周就有1l家新公司成立。这种力量正在改变美国企业界。非常肯定的是,现在存在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过去,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力量是房屋建筑业和汽车。现在,信息技术占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信息技术对其他任何行业都有影响。它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存货,促进电子商业的发展。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这两种广泛的趋势逐渐打破原来的秩序,迫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如果你希望具有在全球市场中竞争的能力,或利用技术飞速变化的优势,你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一一这意味着摆脱层层管理。结果就会出现一场彻底的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球化为我们的商品和服务打开新的市场。与此同时,全球竞争帮助至少控制一些价格;信息革命促进资本投资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和企业管理人员交谈,他们会告诉你无法提高价格,他们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什么原因?他们得到的生产率的提高足以支付工资增加的部分,而且仍然可以提高利润。此外,至少还有一些来自经验的证据增加这种情况的可信度。线索之一是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的并存,经济扩张进入第七个年头,在过去的12个月中增长率平均为4%,失业率低于5%。
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如果真的存在一种新经济,它应该在整个生产率统计资料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技术和全球化能够提高效率,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应该比过去更快。但是,根据政府的统计资料,在过去20年中,生产率每年只提高了大约1%。50和60年代这一数字超过2%。因此,持怀疑态度的人说,非通货膨胀性的经济速度极限就是2%左右一1%来自生产率的增长,1%来自劳动力的增长。其他全是痴心妄想。传统主义者说,如果你试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经济增长率达到3%或4%,结果通货膨胀就会上升,经济就会走下坡路。
新经济的权威人士反唇相讥,说统计资料完全无法把正在发生的情况包括进去。我们知道如何计算旧经济中小产品小机械的产量。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计算高技术服务业的产出。我们不知道移动电话或传真机的价值,因为它们今天的价格比一年前的低。实际上,这些发展常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除非统计资料得到适当调整。但是,它们没有得到调整。我们的确知道通货膨胀被夸大了 ——夸大了大约1个百分点。这件事,再加上其他已知的统计方面的问题,表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和生产率比官方数字显示的要高大约1个百分点。
他们说,最后,我们拥有的最为强大的计算方法告诉我们,有一样东西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化:股票市场。尽管最近出现回落,股票市场的价格自1987年暴跌以来增长了三倍多。股价上升主要是因为对公司利润和股票来说环境再理想不过 ——适当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精明的股票市场领会了这种理想的环境。每天,千百万人做出的千百万计的决定为估量基础经济中发生的情况提供了最为准确的计算办法一一即便存在10%或20%的误差。
我赞成新经济概念,但要下适当定义。经济周期确实发生了变化。这些日子,推动经济周期的主要是技术和贸易。而且这样完全可以使我们能够比以往发展得更快,同时不会再次出现通货膨胀。在一个生产率增长比较强劲的时代里 ——这一点可能现在从统计资料中显示出来十美国经济的年增长极限可能是3%——3.5%。
如果这听起来还不是很多,请记住,这已经比过去的经济学家认为可能达到的增长率高出了50%。请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听从了持怀疑态度的人士的话,在过去18个月中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5%的水平上,我们的经济产出就会失去1500亿美元,失业率就会高出半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就会达到75。由于随着时间推移累进发展的神奇作用,高出1个百分点的速度极限确实也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不多不少,这就是新经济的全部意思。
一场全球性衰退的不良征兆
1l月1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着名经济评论家罗伯特·塞谬尔森写的一篇题为《是一场正在酝酿的经济风暴吗?》的文章。该文指出,亚洲这场危机是否会像滚雪球一样变成一场范围更广的经济衰退?现在普遍的看法是“不会”。但乐观的看法需要降温,危机已经变得比预计的更为严重。有两种危险可能会使情况更加糟糕。第一种危险就是发生银行业危机的可能。亚洲一些银行现在就面临着在不良房地产贷款和不良商业贷款方面遣受巨额损失的可能性。第二个危险是流向多数发达国家的外国资本的突然中止。由此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债务者,他们会使银行和信用受到伤害。美国和欧洲不久就会感受到这种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将受挫
1l月24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题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威胁正在倍增》的文章。文章认为,世界各新兴市场正遭受沉重打击,问题将不仅限于亚洲虎。由于金融机构在利率竞争中遭受损失,便投资于其他地方收益率高的证券,这种金融状况很容易迅速瓦解,一国受到的压力会影响另一国。国际证券市场交易者也面临着巨大损失和日益增大的挤兑压力。最终结果将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骤然放慢,1998年新注入大多数新兴市场的资金减少,资本市场的活动停滞。各国对出口市场的竞争会因此加剧;美国经济将被迫放慢增长速度,美联储最终将提高利率;德国也会进一步提高利率。
国际社会对亚洲危机处理不当
11月25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一篇对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的访谈录,题为《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剧了远东的问题》。曾帮助俄罗斯等国制定稳定经济政策的萨克斯认为,席卷亚洲的危机被夸大了。根本的情况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用来解释这场危机的所谓的新情况实际上已经存在10年了。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仍有可能摆脱危机而不必付出沉重代价,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过去三个月处理很得当。迄今为止,官方采取的行动未能使市场放心,这包括到目前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的干预行动。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信心,而不是呼吁这些国家紧急动大手术”。他同时批评美国处理亚洲危机的做法非常不恰当。
亚洲经济模式受到质疑
11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题为《经济危机动摇了对亚洲经济“奇迹”的信心》的文章。文章说,亚洲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市场活力与政府计划优势相结合,而这种发展模式也存在种种弊端:政府和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可以实现在西方国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长期计划和投资,但这种亲密关系也容易受到政治领导人亲友的利用;亚洲非正规的贷款作法首被说成能使公司更具有灵活性,但有关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够公开,使一些担心有暗藏危险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政府颁布的旨在促进高储蓄率和出口的政策现在因导致国内市场发展缓慢而受到指责。随着金融动荡的加剧,这些弊端日益突出。因此,专家指出,日本模式在经济追赶时期运转良好,但不是一个适用于任何时候的模式。
APEC选择了自由贸易
11月26日法国《世界报》发表记者洛朗·泽基尼题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选择了库埃法”文章言:在温哥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遇到了一个最棘手的难题:如何处理亚洲的金融危机?如何防止这种多米诺效应扩大到其他大陆?
此次会议更多地选择了“库埃法”(“库埃法”是法国医生库埃发明的一种心理疗法,即相信:“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强调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将是唯一的选择。此次会议的口号是:尽管亚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即将衰退,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健康的。
APEC成员一致强调,目前必须尽快建立一种机制,以应付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一机制是各国财政部长上周在马尼拉起草的,它主要包括三个级别的干预行动:首先,各国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国民以及外国合作伙伴的信心。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为它们制订出不同的行动计划。如果国际社会的努力还不够,那么一些地区性的大国将提供财政援助。
然而,防止货币和金融动荡最好的办法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及实现经济的自由化。APEC成员的这一共识最终写进了温哥华宣言之中。
看来,亚洲出现的金融危机显然没有转移亚太经合组织18个成员贸易自由化的决心。在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筹备会议上,各成员的部长们挑选出了从1999年开始要降低其关税的9个部门。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指出:“这样,我们就发出了一个强劲的、稳定人心而不是引起惊慌情绪的信息”。加拿大企业主委员会主席托马斯·达基诺则认为,“没有比向着贸易自由化的道路迈进更为关键的事情了”。
亚洲经济面临决择
11月30日日本《产经新闻》刊登美国安全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部主任芒罗写的一篇题为《东亚经济应该选择的道路》的文章。文章认为,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实施经济紧缩政策并不是亚洲经济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目前遇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贷款银行与任意浪费资金的企业家之间的秘密关系,以及他们与政治家互相勾结的关系。只有下决心对亚洲的银行系统和金融部门进行整顿,彻底消除这种建立在“人为关系”基础上的金融体系,亚洲经济才能获得健康和长期的发展。
亚洲经济模式已过时
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米歇尔·康德苏在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说,亚洲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他同时警告说,他的机构不愿意作“最后资金的贷出者”。康德苏在出访韩国之前指出,所有的经济模式都不是永恒的,它们“在一段时期管用,但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它们也会过时并且应当被放弃”。这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领导人说:“东南亚的错误在于将其模式过于理论化,并把它同亚洲的价值观混为一谈。当这种模式失败时,可以看出在储蓄、劳动和社会同情观念上存在的问题”。相反,应当采取“一种更具有透明度的制度,在那里国家将不会为发放贷款的方式向银行发号施令”。康德苏接着说,这个制度“应当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危机形势中的作用,康德苏强调:“我们不愿作最后资金的贷出者,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所有的人都会来求救。我不想作出这样的保证 ——如果哪个国家出现问题,将会得到我们的资助”。为此,他还警告说,“只有在我们认为采取了适当措施的情况下”,这种援助才可能。当谈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作法时,康德苏指出,他的机构向所有国家提出了预算平衡、货币政策和经济开放方面的要求。此外,他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要求它采取“反垄断措施”,以及“关闭那些名不副实的银行,因为它们只是些背靠国家预算、向亲朋好友分发贷款的机器”。关于一些亚洲国家货币贬值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康德苏表示可望出现“一种复苏”。他提到,“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全力加快其金融制度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性质变了
12月1日法国《世界报》刊登题为《亚洲的危机,世界的麻烦》的文章。文章说,从冲击波冲击到香港和台湾、破坏韩国和日本的稳定的时候开始,这场危机的性质就变了。六个月来,亚洲金融市场的持续下跌突出了该地区经济的深刻弱点。曾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火车头作用的亚洲在今后若干年里再也不能起这种作用了,亚洲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文章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将受这次危机影响而放慢,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估计会下降0.5至1个百分点。文章警告说,如果受到经济衰退威胁的日本同意让其货币贬值至135日元或14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那就可能导致亚洲出现新的货币贬值浪潮。
国际资本流动不稳定性潜伏危险
12月2日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说,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是拉美国家在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一大挑战。伊格莱西亚斯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二次美洲财政部长会议发表讲话说,这种不稳定性意味着产生严重危机的危险,因为,既要保持适合于每个国家的经济与财政政策而又要能得到大幅度参与国际市场的好处,这是困难的。伊格莱西亚斯说,第一步要做的是)使东南亚市场金融体系得到加强、发展和现代化。他还说,即便是调节资本流动最有力的金融体系,也不大可能缓解既要实现推行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又要具备抵御来自国际资本市场冲击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不管怎样,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赞扬了拉美国家通过80年代末开始所作的努力来加入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坚定意愿。伊格莱西亚斯指出,这种意愿得到了考验,他强调说,解决1994 —1995年金融危机的结果,并未使金融体系的开放和私有化进程倒退,相反而是得到了加强。尽管他告诫说亚洲危机的冲击还未结束,但是强调说,有数字表明,危机的影响是暂时的,尽管付出了可称之为短期的代价。伊格莱西亚斯最后说:“我们这些国家正在作好充分准备,准备对外部危机作出迅速而积极的反应”。他强调了巴西的快速反应。
|